2017年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理综化学模拟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058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8

1.推断题(共1题)

1.
有机物F(Bisphenol A dimethacrylate)是一种交联单体。合成F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
+HCN
②B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C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④E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石蕊试液显红色。
⑤1 mol F最多可与4 mol NaOH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为____,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C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萘环()结构,萘环上只有1个取代基且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8组峰的是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5)A经如下步骤可合成环己烯甲酸:
AGHI
反应条件1为________;反应条件2为______;反应条件3所选择的试剂为____;I的结构简式为____。

2.单选题(共4题)

2.
手持技术的氧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测定O2含量.下图为某种氧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示意图,已知在测定O2含量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一定时间内,若通过传感器的待测气体为a L(标准准状况),某电极增重了b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t上发生氧化反应B.Pb上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C.反应过程中转移OH-的物质的量为0.25bmolD.待测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7b/a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于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和SO2,在定量分析测定反应速率时,可用排水法测 SO2 体积,计算出相关的反应速率
B.46gC2H6O含有的C—H的数目一定是6NA
C.以地沟油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的成分与石油分馏得到的柴油的成分不同
D.如果存放有钠、电石等危险化学品的仓库着火,消防员不能用水灭火,应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4.
连二苯()苯环上的两个氢原子分别被-C2H3Br2和—CH3取代,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12种B.36种C.38种D.57种
5.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1;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M
B.常见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
C.1 mol WM溶于足量水中完全反应,共转移2 mol电子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3.实验题(共2题)

6.
利用氯碱工业的盐泥[含Mg(OH)2及少量的CaCO3、MnCO3、FeCO3、Al(OH)3、SiO2等]生产MgSO4·7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1)酸浸时,FeCO3与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CaSO4和____(填化学式);为了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填字母)。
a. 多次用废硫酸浸取 b. 减小盐泥粒度并充分搅拌 
c. 延长浸取时间 d.适当的提高酸浸的温度
(2)氧化时,次氯酸钠溶液将MnSO4氧化为Mn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滤渣2为MnO2和____、____(填化学式)。
(3) 镁的碳化物常见的有MgC2和Mg2C3两种,分别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炔和丙二烯,MgC2的电子式为________ 。
(4)一种碱式碳酸镁[4MgCO3·Mg(OH)2·5H2O]可用作防火保温材料,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可作防火材料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题文)某实验小组同学依据资料深入探究Fe3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资料:
ⅰ.Fe3在水溶液中以水合铁离子的形式存在,如[Fe(H2O)6]3;[Fe(H2O)6]3发生如下水解反应:
[Fe(H2O)6]3(几乎无色)+nH2O[Fe(H2O)6n(OH)n]3n(黄色)+nH3O(n=0~6);
ⅱ.[FeCl4(H2O)2]为黄色。
进行实验:
(实验Ⅰ)

(实验Ⅱ)
分别用试管①、③中的试剂作为待测液,用色度计测定其透光率。透光率越小,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大,溶液颜色越浅。

Fe(NO3)3溶液透光率随温度变化曲线 FeCl3溶液透光率随温度变化曲线
(1)实验Ⅰ中,试管②溶液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Ⅰ中,试管③溶液呈棕黄色与[FeCl4(H2O)2]有关,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Ⅱ图甲、乙可知:加热时,溶液颜色________(填“变浅”“变深”或“不变”)。
(4)由实验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FeCl3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FeCl4(H2O)2]+4H2O[Fe(H2O)6]3+4Cl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结论一中反应的ΔH________(填“>0”或“<0”)。
(5)实验小组同学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4)中结论一。实验方案:取试管①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描述必要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