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8届高三4月模拟(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052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0

1.综合题(共3题)

1.
金属镓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镓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1) 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2)镓能与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氮化镓在电和光的转化方面性能突出,是迄今理论上光电转化效率最高的材料。
资料:镓的熔点较低(29.8℃),沸点很高(2403℃)。
①传统的氮化镓(GaN)制备方法是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代工业上固态氮化镓(GaN)的制备方法是利用镓与NH3在1000℃高温下合成,同时生成氢气,每生成lmol H2时放出10.27 kJ热量。该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Ga与NH3发生上述反应,实验测得反应平衡体系中NH3的体积分数与压强P和温度T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图中A点和C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是:KA_____KC(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法可以提纯粗镓,具体原理如图2所示:

①粗镓与电源____极相连。(填“正”或“负”)
②镓在阳极溶解生成的Ga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GaO2,GaO2在阴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机物I是重要有机中间体,其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如下图所示:

已知:
RCNRCOOH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2)B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
(3)D是一种合成高分子,它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4)I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5)G→H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6)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物质I能发生消去反应
②F→G过程产生的副产物物质G互为同分异构体
③B、D均存在顺反异构
(8)结合题给信息,以乙烯、HBr为起始原料制备丙酸,设计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________。(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3.
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Li4Ti5O12和LiFeP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1)钛铁矿在预处理时需要进行粉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FeTiO3 +4H++4Cl="=" Fe2++ TiOCl42+ 2H2O、_______。
(3)过程①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当铁的浸出率为8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②中固体TiO2与双氧水、氨水反应转化成(NH4)2Ti5O15溶液时,Ti元素的浸出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反应温度过高时,Ti元素浸出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在滤液B转化为FePO4沉淀过程中发生以下反应,请配平:
Fe2+ +_____ + H3PO4  ===FePO4 + ____ +  _____
(6)过程③中由FePO4制备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5题)

4.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原子半径:r(X)<r(Z)<r(Y)<r(W)
C.W和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和共价键
D.X、Y、Z 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5.
下列水处理方法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明矾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B.用Na2S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C.用FeSO4处理含Cr2O72-的酸性废水,再调节pH除去Cr3+
D.用NaOH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6.
硝基苯是一种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实验室可用如下反应制备:C6H6 + HNO3C6H5—NO2 + H2O   ΔH < 0。已知该反应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间二硝基苯。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硝基苯
间二硝基苯
浓硝酸
浓硫酸
沸点/℃
80
211
301
83
338
溶解性
微溶于水
难溶于水
微溶于水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备硝基苯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B.采用蒸馏的方法可将硝基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C.该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的原因是减少反应物的挥发和副产物的生成
D.采用加入NaOH溶液、水洗涤、以及分液的方法可除去粗硝基苯中混有的无机杂质
7.
某同学探究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过程,将SO2通入水中得到pH=2的溶液A,后续操作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1

实验2

 
A.溶液A的pH=2原因是:SO2 + H2OH2SO3 H+ + HSO3
B.实验1、实验2均体现了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
C.经实验1、2对比可知品红溶液褪色的过程是可逆的
D.实验2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 =2 的原因是排除H+浓度变化产生的干扰
8.
中国健儿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五百米决赛上获得金牌,下列运动装备材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
冰刀片——抗腐蚀合金钢
B
速滑服——芳纶纤维
C
防切割手套内层材质——聚乙烯纤维
D
防护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A.AB.BC.CD.D

3.实验题(共1题)

9.
某学习小组探究铁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将一束光亮洁净的铁丝伸入到0.1mol/L 的AgNO3溶液中
铁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II
取少量实验I中上层清液,滴入K3[Fe(CN) 6]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有Fe2+生成,铁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实验中可能生成Fe3+,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II
取少量实验I中上层清液,滴入少量KSCN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局部变红,振荡后红色消失,沉淀量增加
 
查阅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乙同学判断有Fe3+,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继续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V
取少量实验I中上层清液,滴加几滴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V
取1mL Fe(NO3)3溶液,滴加2滴等浓度的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
溶液变红;振荡溶液颜色无变化,滴加AgNO3后溶液红色褪去,产生白色沉淀.
 
① 实验IV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V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认为溶液中Fe3+是Fe2+被Ag+氧化所致。按下图连接装置并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取出左侧烧杯溶液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其中X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实验得出Ag+和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丙同学的实验设计及结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