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9043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9

1.单选题(共8题)

1.
全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VO2(蓝色)+H2O+V3(紫色)VO2(黄色)+V2(绿色)+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电池无法放电时,只要更换电解质溶液,不用外接电源进行充电就可正常工作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VO2++2H+e=VO2+H2O
C.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由紫色变绿色
D.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2.
2018年5月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实现在常温常压下用氮气和水生产氨,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能量转化方式只有2种
B.H+向a极区移动
C.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6H++6e=2NH3
D.a极上每产生22.4LO2流过电极的电子数一定为4×6.02×1023
3.
以NaBH4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
B.电极b采用Pt/C,该极溶液的pH增大
C.该电池a极的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D.电池总反应:BH4- + 4H2O2 ="==" BO2- + 6H2O
4.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盐酸标准溶液测定NaOH溶液浓度滴定实验中,滴定前无气泡而滴定后有气泡,会使测定值偏高
B.将地下钢管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用来保护钢管
C.已知在101KPa下,1g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H=-484 kJ·mol-1
D.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表示稀H2SO4与K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2KOH(aq)=K2SO4(aq)+2H2O(l)△H=-114.6kJ·mol-1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H4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B.Na2O2、NaClO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C.Si与C同属ⅣA族,因此SiO2和CO2两种物质中微粒间作用完全相同
D.氯气与NaOH反应的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7.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结论

A
稀硫酸
Na2SO3
Na2SiO3
非金属性:S>Si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A.AB.BC.CD.D
8.
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Mg2、Fe2、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通入热空气可加快溶解速率
B.步骤②,产生滤渣的离子反应为:Mg2+ + Fe3+ + 5OH- ="=" Mg(OH)2↓+ Fe(OH)3
C.步骤③,趁热过滤时温度控制不当会使Na2CO3•H2O中混有Na2CO3•10H2O等杂质
D.步骤④,灼烧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铁坩埚、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

2.填空题(共2题)

9.
硫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化工生成等领域应用广泛。
(1)工业尾气中的SO2一直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上常采用如下方法降低尾气中的含硫量:
①方法1: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将SO2转化为CaSO3,再氧化为CaSO4
已知:a. CaO(s)+CO2(g) =CaCO3(s)     ΔH=-178.3kJ·mol-1
b.2CaCO3(s)+2SO2(g)+O2(g)=2CaSO4(s)+2CO2(g)    ΔH=-2762.2kJ·mol-1
c.2CaSO3(s)+O2(g)=2CaSO4(s)   ΔH=-2314.8kJ·mol-1
写出CaO(s)与SO2(g)反应生成CaSO3(s)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法2:用氢氧化钠溶液将SO2转化为NaHSO3,再氧化为 Na2SO4。实验测得NaHSO3溶液中= 1500,则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__(已知:H2SO3的Ka1=1.5×10-2,Ka2=1.0×10-7)。
(2)煤制得的化工原料气中含有羰基硫(0=C=S),该物质可转化为H2S,反应为COS(g) +H2(g)H2S (g)+CO(g)  ΔH>0。
①恒温恒容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COS的浓度保持不变 b.化学平衡常数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形成2molH-S键的同时形成1mol H-H键
②T1℃时,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将一定量的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H2S(g)+ CO(g) COS(g)+H2(g),K=0.25,则该温度下反应COS(g)+H2(g)H2S(g)+ CO(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T1℃时,向容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S(g)和1molH2(g),达到平衡时COS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二硫酸(H2S2O8)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其结构式为

①在Ag+催化作用下,S2O82-能与Mn2+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SO42-和MnO4-,1mol S2O82-能氧化的Mn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②工业上可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和硫酸铵混合溶液制备过二硫酸铵。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I.根据下表所示化学反应与数据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
温度
973 K
1173 K
①Fe(s)+CO2(g)⇌FeO(s)+CO(g)
K1
1.50
2.15
②Fe(s)+H2O(g)⇌FeO(s)+H2(g)
K2
2.40
1.67
③CO(g)+H2O(g)⇌CO2(g)+H2(g)
K3


 
(1)反应①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973K时,K3=_________。
(3)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的CO浓度
Ⅱ.无机和有机氰化物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冶金工业常用的氰化物,含氰废水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含氰废水中的氰化物常以[Fe(CN)6]3-和CN的形式存在,工业上有多种废水处理方法。
(1)电解处理法:
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含CN废水时,控制溶液pH为9~10并加入NaCl,一定条件下电解,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无害物质而除去。铁电极为__________(填“阴极”或“阳极”),阳极产生ClO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无害物质而除去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UV(紫外光线的简称)—H2O2氧化法。
实验过程:取一定量含氰废水,调节pH,加入一定物质的量的H2O2,置于UV工艺装置中,
光照一定时间后取样分析。
【查阅资料】
①在强碱性溶液中4[Fe(CN)6]3+4OH===4[Fe(CN)6]4+O2↑+2H2O,[Fe(CN)6]4更稳定;
②[Fe(CN)6]3转化为CN容易被H2O2除去;
③HCN是有毒的弱酸,易挥发。
【问题设计】
①请写出HCN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②含氰废水在不同pH下的除氰效果如图所示,pH选择的最佳范围应为________________(选填编号:.7~10;.10~11;.11~13),解释该pH不宜太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题(共1题)

11.
滴定法是化学常用来定量测定物质浓度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在食品工业、药品制造、化妆品行业等等都被广泛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 g·L-1。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水通入A的进口为________。B中加入300.00 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B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中H2O2完全反应。
(2)除去C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90 0 mol·L-1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___。滴定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3)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 mL,该葡萄酒中SO2含量为:________g·L-1
(4)该测定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