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Ⅰ:下列结论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单质的熔点:Li>Na>K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PH3>SiH4
③还原性:H2S>HCl>HBr>H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 ⑥密度:F2>Cl2>Br2 ⑦沸点:NH3>PH3
Ⅱ:(1)下列几种物质: ①MgCl2 ②HCl ③Na ④H2O2 ⑤Na2O2 ⑥Ca(OH)2 ⑦NH3 ⑧I2 ⑨Ne。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C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NH3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
(3)分析在下列变化中,微粒间作用力的变化(填选项):
①碘的升华破坏______________ ②HCl溶于水破坏_________________。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分子间作用力
Ⅲ:(1)下列变化完全符合下图图示的是:_______________。(填选项)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生石灰溶于水 ⑤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反应 ⑥碘的升华 ⑦Ba(OH)2·8H2O与NH4Cl反应
A.①②⑥ B.②⑤⑦ C.①②⑤⑥⑦ D.②⑤⑥⑦

(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已知断开1mol下列化学键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 P-O b kJ、 O="O" c kJ。已知: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分子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1mol白磷(P4)燃烧生成P4O6放出_________kJ热量。
①单质的熔点:Li>Na>K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PH3>SiH4
③还原性:H2S>HCl>HBr>H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 ⑥密度:F2>Cl2>Br2 ⑦沸点:NH3>PH3
Ⅱ:(1)下列几种物质: ①MgCl2 ②HCl ③Na ④H2O2 ⑤Na2O2 ⑥Ca(OH)2 ⑦NH3 ⑧I2 ⑨Ne。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C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NH3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
(3)分析在下列变化中,微粒间作用力的变化(填选项):
①碘的升华破坏______________ ②HCl溶于水破坏_________________。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分子间作用力
Ⅲ:(1)下列变化完全符合下图图示的是:_______________。(填选项)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生石灰溶于水 ⑤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反应 ⑥碘的升华 ⑦Ba(OH)2·8H2O与NH4Cl反应
A.①②⑥ B.②⑤⑦ C.①②⑤⑥⑦ D.②⑤⑥⑦

(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已知断开1mol下列化学键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 P-O b kJ、 O="O" c kJ。已知: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分子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1mol白磷(P4)燃烧生成P4O6放出_________kJ热量。

2.
A、B、C、D、E五种元素中只有E为金属元素,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B、D、C、A、E的顺序依次增大,D、C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邻,在一定条件下,B的单质可以分别和A、C、D的单质化合生成甲、乙、丙化合物,C的单质和D的单质化合可得丁,戊、己、庚均为化合物。已知乙、丙每个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下图为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A的单质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2)戊的分子式为________。B与D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中,D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请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3)C的单质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为短周期元素,与C同主族,向己的溶液中通入FC2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氟元素的非金属性比D元素强,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A的单质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2)戊的分子式为________。B与D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中,D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请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3)C的单质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为短周期元素,与C同主族,向己的溶液中通入FC2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氟元素的非金属性比D元素强,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Ⅰ: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其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选项)。
(3)此废旧电池的处理方法是回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6.5g锌溶解,则流过外电路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 mol。
Ⅱ:向FeI2溶液中不断通入Cl2,溶液中I-、I2、IO3-、Fe2+、Fe3+等粒子的物质的量随n(Cl2):n(FeI2)的变化可用下图简单表示:

(1)粗线5、细线3分别代表哪种粒子的物质的量随n(Cl2):n(FeI2)变化的情况(填写
粒子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n(Cl2):n(FeI2)=6时,溶液中n(Cl-):n(IO3-)=_________________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其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选项)。
A.NaOH | B.Zn | C.Fe | D.NH3·H2O |
(4)若有6.5g锌溶解,则流过外电路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 mol。
Ⅱ:向FeI2溶液中不断通入Cl2,溶液中I-、I2、IO3-、Fe2+、Fe3+等粒子的物质的量随n(Cl2):n(FeI2)的变化可用下图简单表示:

(1)粗线5、细线3分别代表哪种粒子的物质的量随n(Cl2):n(FeI2)变化的情况(填写
粒子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n(Cl2):n(FeI2)=6时,溶液中n(Cl-):n(IO3-)=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8题)
4.
如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
B.锌锰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变薄 |
C.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
D.手机上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 |
5.
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 事实 | 推测 |
A | Mg与水反应缓慢,Ca与水反应较快 | Ba(第ⅡA族)与水反应会更快 |
B |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 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 |
C | HCl在1 500 ℃时分解,HI在230 ℃时分解 |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
D | Si与H2高温时缓慢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 P与H2在高温时反应 |
A.A | B.B | C.C | D.D |
6.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浓H2SO4,B为Na2SO3,C中盛有Na2SiO3溶液,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非金属性S>Si |
B.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有KI淀粉溶液,C中溶液变蓝色 |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
D.若A为H2O2,B为MnO2,C中盛有Na2S溶液,C中溶液变浑浊 |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H4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
B.Na2O2、NaClO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
C.Si与C同属ⅣA族,因此SiO2和CO2两种物质中微粒间作用完全相同 |
D.氯气与NaOH反应的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
8.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
B.漂白粉失效是由于漂白粉中的Ca(ClO)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的HClO见光分解 |
C.少量液溴要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在液溴上面加水封 |
D.向煤中加入适量CaCO3,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温室气体的排放 |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
与
是不同的核素,因此分别由这两种原子构成的
2与
2化学性质不同
②
2、
2、
2互为同位素,
③C60与12C、14C互为同位素
④科学家已发现了H3分子,H2与H3互为同素异形体
⑤稀土元素
与
的质量数不同,属于两种元素
⑥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⑦
和
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
A. ④⑥ B. ③⑦ C. ②⑤ D. ④⑦
①




②



③C60与12C、14C互为同位素
④科学家已发现了H3分子,H2与H3互为同素异形体
⑤稀土元素


⑥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⑦


A. ④⑥ B. ③⑦ C. ②⑤ D. ④⑦
10.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和Z位于同一主族。m、n、p均为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丙为其中三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丙为淡黄色固体,易溶在XZ2中,n是一种二元弱酸。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X<Y | B.非金属性:Y>Z>X |
C.Y与Z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有漂白性 | D.W与X组成的化合物中只有极性键 |
11.
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钿”,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 |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 D.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 |
3.实验题- (共1题)
12.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然而它们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已知:①室温下,2NO+Na2O2===2NaNO2;
②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
反应生成NO3-和Mn2+,如5NO2-+2MnO4-+6H+===5NO3-+2Mn2++3H2O。
Ⅰ.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生成的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无装置D,则E中产物除亚硝酸钠外,还有副产物________(填化学式)。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NO2与Na2O2能否发生反应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
假设一:NO2与Na2O2不反应;
假设二:NO2能被Na2O2氧化;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1)实验时,将NO2气体通入盛有Na2O2的玻璃管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白色,说明假设________不成立。
(2)若假设二成立,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假设二是否成立,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定性实验研究,请完成下表内容。
已知:①室温下,2NO+Na2O2===2NaNO2;
②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

Ⅰ.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生成的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无装置D,则E中产物除亚硝酸钠外,还有副产物________(填化学式)。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NO2与Na2O2能否发生反应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
假设一:NO2与Na2O2不反应;
假设二:NO2能被Na2O2氧化;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1)实验时,将NO2气体通入盛有Na2O2的玻璃管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白色,说明假设________不成立。
(2)若假设二成立,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假设二是否成立,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定性实验研究,请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试剂、仪器任选) | 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
取适量的白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8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