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现有金属单质A、B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C、D、E、F,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条件没有标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溶液与A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却可以用B材料车运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为鉴定B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试剂(填写字母代号)是_____________。
A.碘水 B.NaOH溶液 C.KSCN溶液 D.Na2SO3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溶液与A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却可以用B材料车运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为鉴定B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试剂(填写字母代号)是_____________。
A.碘水 B.NaOH溶液 C.KSCN溶液 D.Na2SO3溶液
2.单选题- (共11题)
2.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质子数的2/3,b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c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佛点:a<b | B.简单离子的半径:d>c |
C.b、d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 D.b、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2c2。 |
3.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常见短周期元素,X的某种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Y的一种核素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在同周期元素中Z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W的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W >X |
B.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 |
C.X2H4的分子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数目比为4:l |
D.电解Z的熔融氯化物可以冶炼单质Z |
4.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半径依次增大。W、X在同一主族,Y元素在第三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 B.X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
C.Z和W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 D.Z、Y的氧化物是常用的耐火材料 |
5.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
B.用图b所示装置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
C.用图c所示装置探究氧化性:KMnO4>Cl2>I2 |
D.用图d所示装置分解MgCl2·6H2O获取MgCl2 |
6.
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溶液”与“操作及现象”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 溶液 | 操作及现象 |
A. | Ca(OH)2溶液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
B. | NaAlO2溶液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
C. | Ca(ClO)2溶液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
D. | CaCl2溶液 | 通入CO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再通入氨气,溶液变浑浊 |
A. A B. B C. C D. D
7.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HCl、CO2、NO2、HI、SO2、HBr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把溶液分成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另一份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对于原无色气体推断一定正确的是
A.一定存在HCl | B.一定存在SO2 | C.肯定没有CO2 | D.不能肯定是否含有NO2、HI |
8.
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
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③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③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 B.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
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 D.该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
9.
《梦溪笔谈》中记载有:“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胆矾受热不能分解 | B.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
C.“苦泉”可使蛋白质变性 | D.胆矾与铁通过复分解反应可炼铜 |
10.
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现象 | 结论 |
A | 检验溶液中有无NH4+ | 用试管取少量的待检测溶液,加入少量的稀NaOH溶液,用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 若试纸变蓝,则有NH4+,否则无NH4+ |
B | 检验溶液中有无K+ |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一定无K+ |
C | 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 | 用试管取少量的待检测溶液,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42- |
D |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有无还原性 | 用试管取少量的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少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产生大量的砖红色沉淀 | 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
A.A | B.B | C.C | D.D |
11.
向如图所示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X和Y可能是
选项 | A | B | C | D |
X | SO2 | Cl2 | HCl | Cl2 |
Y | NaOH溶液 | 饱和NaHCO3溶液 | 饱和NaCl溶液 | Na2SO3溶液 |
A.A | B.B | C.C | D.D |
12.
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3.实验题- (共3题)
13.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和消毒剂,它在酸性条件下生成NaCl并放出ClO2,ClO2有类似Cl2的性质。某兴趣小组探究亚氯酸钠的制备与性质。

Ⅰ.制备亚氯酸钠
关闭止水夹②,打开止水夹①,从进气口通入足量ClO2,充分反应。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生成Na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从装置A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2晶体,则主要操作有减压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_____干燥等。
Ⅱ.探究亚氯酸钠的性质
停止通ClO2气体,再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①,打开止水夹②,向A中滴入稀硫酸。
(4)B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完成后,为防止装置中滞留的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再次打开止水夹①,_____。

Ⅰ.制备亚氯酸钠
关闭止水夹②,打开止水夹①,从进气口通入足量ClO2,充分反应。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生成Na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从装置A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2晶体,则主要操作有减压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_____干燥等。
Ⅱ.探究亚氯酸钠的性质
停止通ClO2气体,再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①,打开止水夹②,向A中滴入稀硫酸。
(4)B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完成后,为防止装置中滞留的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再次打开止水夹①,_____。
14.
Al、Mg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I.用废铝渣制备Al(OH)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假设反应①杂质不反应。

(1)A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试剂X的名称______。
(2)溶液A显酸性的原因可能是(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a.盐酸过量;b. ____________。
II.用镁硅酸盐矿石制备高纯度Mg(OH)2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M中除含Mg2+、SO42-外,还含少量Fe3+、 Al3+、Fe2+等离子;
②Mg2+与氨水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1)向溶液M中先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产生的沉淀有_____。
(2)H2O2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N中Mg2+的装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T1之后,Mg,2+的转化率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
I.用废铝渣制备Al(OH)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假设反应①杂质不反应。

(1)A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试剂X的名称______。
(2)溶液A显酸性的原因可能是(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a.盐酸过量;b. ____________。
II.用镁硅酸盐矿石制备高纯度Mg(OH)2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M中除含Mg2+、SO42-外,还含少量Fe3+、 Al3+、Fe2+等离子;
②Mg2+与氨水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1)向溶液M中先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产生的沉淀有_____。
(2)H2O2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N中Mg2+的装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T1之后,Mg,2+的转化率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

15.
某化学探究学习小组拟利用如图所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某黑色铜硫化物样品的化学式,按照如下步骤进行了实验。

步骤一:利用右图所示装置,高温灼烧1.6gCuxSy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得到红色固体和一种能使品红 溶液褪色的气体。
步骤二:将D中所得溶液按下述流程进行处理。煮沸D中溶液并冷却→配制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滴定,消耗0.1 mol•L-1NaOH溶液20.0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后还需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O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二中配制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和烧杯外,还有_____;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
(4)利用题中提供的数据可计算得出该铜硫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可将装置D改为装有足量碱石灰的干燥管,通过测定反应前后干燥管的增重来计算硫元素的含量。你认为此方案(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一:利用右图所示装置,高温灼烧1.6gCuxSy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得到红色固体和一种能使品红 溶液褪色的气体。
步骤二:将D中所得溶液按下述流程进行处理。煮沸D中溶液并冷却→配制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滴定,消耗0.1 mol•L-1NaOH溶液20.0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后还需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O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二中配制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和烧杯外,还有_____;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
(4)利用题中提供的数据可计算得出该铜硫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可将装置D改为装有足量碱石灰的干燥管,通过测定反应前后干燥管的增重来计算硫元素的含量。你认为此方案(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