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成环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应用,某环状化合物G的合成过程如下:

(1)A→B为加成反应,则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G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是F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结构特征:①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吸收峰外仅有1个吸收峰;②存在甲氧基(CH3O-)。H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C通过加聚反应合成的顺式高分子化合物M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A能和HCl反应得到聚氯乙烯的单体 b.D和F中均含有2个π键
c.1 mol G完全燃烧生成8 mol H2O d.F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1)A→B为加成反应,则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G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是F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结构特征:①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吸收峰外仅有1个吸收峰;②存在甲氧基(CH3O-)。H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C通过加聚反应合成的顺式高分子化合物M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A能和HCl反应得到聚氯乙烯的单体 b.D和F中均含有2个π键
c.1 mol G完全燃烧生成8 mol H2O d.F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2.单选题- (共2题)
2.
莽草酸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可用来合成药物达菲,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7H10O5 |
B.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
C.既可发生加成又可发生取代反应 |
D.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
3.
下列有关对定量实验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
A.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缓慢地将NaOH溶液倒入测定装置中--测定结果无影响
B.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前无气泡而滴定后有气泡_测定结果偏高
C. 测定溶液pH的实验中,用干燥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测定结果无影响
D. 现需90mL 1.0mol•L-1NaOH溶液,称取3.6gNaOH固体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A.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缓慢地将NaOH溶液倒入测定装置中--测定结果无影响
B.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前无气泡而滴定后有气泡_测定结果偏高
C. 测定溶液pH的实验中,用干燥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测定结果无影响
D. 现需90mL 1.0mol•L-1NaOH溶液,称取3.6gNaOH固体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3.填空题- (共1题)
4.
联合生产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工业上合成氨和硝酸的联合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工业上合成氨的简易流程:

(1)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媒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备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___________(填“m” 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备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料气中往往含有CO等杂质,在进行反应前要先净化,净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5)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压缩机压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产出来的NH3可以用来生产硝酸。在制备硝酸的过程中,由于二氧化氮不能一次性被水完全吸收,因此生成的气体须经过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环操作,使其充分转化为硝酸(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其它损失)。
①从理论上分析,要使氨气完全转化为硝酸,则原料中氧气和氨气物质的量的投料比至少为________。
②如果按理论上的原料比将原料放在特定条件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所有物质不与外界交换,则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媒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备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___________(填“m” 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备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料气中往往含有CO等杂质,在进行反应前要先净化,净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5)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压缩机压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产出来的NH3可以用来生产硝酸。在制备硝酸的过程中,由于二氧化氮不能一次性被水完全吸收,因此生成的气体须经过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环操作,使其充分转化为硝酸(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其它损失)。
①从理论上分析,要使氨气完全转化为硝酸,则原料中氧气和氨气物质的量的投料比至少为________。
②如果按理论上的原料比将原料放在特定条件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所有物质不与外界交换,则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实验题- (共1题)
5.
某红色固体粉末样品可能含有Fe2O3和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某校化学自主探究实验小组拟对其组成进行探究。查阅资料:Cu2O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Cu2O+2H+=Cu+Cu2++H2O。
实验探究一:学生甲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中样品的质量,以确定样品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2)下列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打开止水夹;②熄灭C处的酒精喷灯;③C处冷却至室温后,关闭止水夹;④点燃C处的酒精喷灯;⑤收集氢气并验纯
实验探究二:
(3)学生乙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并作出如下假设和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______。
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浓硝酸,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写出产生上述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三:
(4)学生丙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经过滤得到固体6.400g,测得滤液中Fe2+有2.000mol,则样品中n(Cu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
实验探究一:学生甲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中样品的质量,以确定样品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2)下列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打开止水夹;②熄灭C处的酒精喷灯;③C处冷却至室温后,关闭止水夹;④点燃C处的酒精喷灯;⑤收集氢气并验纯
实验探究二:
(3)学生乙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并作出如下假设和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______。
A.若固体全部溶解,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Fe2O3,一定不含有Cu2O |
B.若固体部分溶解,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Cu2O,一定不含有Fe2O3 |
C.若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样品一定含有Fe2O3和Cu2O |
D.若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样品一定含有Fe2O3 |
实验探究三:
(4)学生丙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经过滤得到固体6.400g,测得滤液中Fe2+有2.000mol,则样品中n(Cu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