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甲、乙、丙三分子中含相同数目的质子数,C、D结合生成化合物丁。有关元素的单质和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B+乙―→甲+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不能被确定的第四种元素是________。(填写序号) ①A ②B ③C ④D
(3)依据下列条件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述第四种元素:①甲与丙以及乙与丙均能够发生反应,②甲、丙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上述第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写出C+丙―→乙+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B+乙―→甲+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不能被确定的第四种元素是________。(填写序号) ①A ②B ③C ④D
(3)依据下列条件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述第四种元素:①甲与丙以及乙与丙均能够发生反应,②甲、丙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上述第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写出C+丙―→乙+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9题)
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电子数为NA |
B.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所含离子数为0.3NA |
C.常温下,2.7 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质量每减少32 g,电路中就转移NA个电子 |
3.
下列有关卤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可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 |
C.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4I-+O2+2H2O===2I2+4OH- |
D.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
4.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按上述流程,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氧化铁 |
C.图中所有的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D.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CO2+3H2O=2Al(OH)3↓+CO32- |
5.
用已准确称量过的氢氧化钠固体配制0.2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250 mL,要用到的仪器是( )
①250 mL容量瓶 ②托盘天平 ③烧瓶 ④胶头滴管 ⑤烧杯 ⑥玻璃棒 ⑦试管 ⑧药匙
①250 mL容量瓶 ②托盘天平 ③烧瓶 ④胶头滴管 ⑤烧杯 ⑥玻璃棒 ⑦试管 ⑧药匙
A.①④⑤⑥ | B.①②④⑤ |
C.①②④⑤⑥⑧ | D.全部 |
7.
下列制取硫酸铜的实验设计中,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最佳方案是( )。
A.铜与浓硫酸共热 |
B.用铜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稀硫酸 |
C.先灼烧废铜屑生成氧化铜,然后再用浓硫酸溶解 |
D.适当温度下,使铜片在持续通入空气的稀硫酸中溶解 |
8.
粗碘中通常含ICl和IBr,称为卤素互化物,其性质和卤素单质相似,都是较强的氧化剂,而且受热时ICl和IBr皆可像I2一样升华,在粗碘中加入以下选项中的一种物质后,再进行升华可制得精碘,应加入的物质是( )。
A.H2O | B.Zn | C.KI | D.KCl |
10.
(3分)(2012•山东)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
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C.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
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
3.填空题- (共3题)
11.
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1)Q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2)Y、Z、W形成简单离子,其离子半径关系为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用有关离子方程式表示Q、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
(4)Y的氢化物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该分子中的共价键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X | Y | | |
Z | | | W | Q | |
(1)Q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2)Y、Z、W形成简单离子,其离子半径关系为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用有关离子方程式表示Q、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
(4)Y的氢化物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该分子中的共价键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①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②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③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中一定存在极性共价键;④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⑤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⑥在一种化合物中只能存在一种类型的化学键;⑦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⑧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⑨氯化钠和HCl溶于水都发生电离,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2)下列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的是(______________)
①HCl的溶解度比H2S的大 ②HCl的酸性比H2S的强 ③HCl的稳定性比H2S的强
④还原性:Cl-<S2-⑤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强 ⑥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⑦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
①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②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③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中一定存在极性共价键;④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⑤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⑥在一种化合物中只能存在一种类型的化学键;⑦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⑧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⑨氯化钠和HCl溶于水都发生电离,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2)下列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的是(______________)
①HCl的溶解度比H2S的大 ②HCl的酸性比H2S的强 ③HCl的稳定性比H2S的强
④还原性:Cl-<S2-⑤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强 ⑥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⑦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
13.
(1)前四周期中的一部分如图,若B元素原子序数为x,则A、C、D、E原子序数之和为(________________)

(2)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它的n g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
(3)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有_______ (填元素符号,下同)。
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有________
(4)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____ 、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它的n g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
(3)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有_______ (填元素符号,下同)。
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有________
(4)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____ 、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 (共1题)
14.
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球形管D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加________、B中加Na2CO3、C中加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球形管D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加________、B中加Na2CO3、C中加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