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将1.00molN2(g)与3.00molH2(g)混合于一个10.0L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NH3(g)的平衡浓度如图所示,其中温度为T1时平衡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0%。

①该反应的焓变△H__0(填“>”或“<”)判断依据为_____。
②该反应在T1温度下5.00min达到平衡,这段时间内N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
③T1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______。
(2)科学家采用质子高导电性的SCY陶瓷(可传递H+)实现了低温常压下高转化率的电化学合成氨,其实验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3)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SCR技术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NO2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与足量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当有3 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则参与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1)在一定条件下,将1.00molN2(g)与3.00molH2(g)混合于一个10.0L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NH3(g)的平衡浓度如图所示,其中温度为T1时平衡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0%。

①该反应的焓变△H__0(填“>”或“<”)判断依据为_____。
②该反应在T1温度下5.00min达到平衡,这段时间内N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
③T1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______。
(2)科学家采用质子高导电性的SCY陶瓷(可传递H+)实现了低温常压下高转化率的电化学合成氨,其实验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3)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SCR技术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NO2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与足量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当有3 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则参与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氰基烯酸酯在碱性条件下能快速聚合为
,从而具有胶黏性,某种氰基丙烯酸酯(H)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A的相对分子量为58,氧元素质量分数为0. 276,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单峰;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
(2)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G中的含氧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填官能团名称)
(3)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4)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H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酯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核磁共振氢谱之比是1:1:3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即可)


已知:①A的相对分子量为58,氧元素质量分数为0. 276,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单峰;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
(2)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G中的含氧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填官能团名称)
(3)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4)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H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酯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核磁共振氢谱之比是1:1:3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即可)
3.单选题- (共6题)
4.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分子中含有12个H原子 |
B.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 |
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D.1mol该物质分别与足量H2、NaOH溶液反应,消耗其物质的量均为3mol |
5.
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X | Y | Z |
例 | 氧化物 | 化合物 | 纯净物 |
A | 苯的同系物 | 芳香烃 | 芳香族化合物 |
B | 烯烃 | 不饱和烃 | 烃 |
C | 减压蒸馏 | 常压蒸馏 | 石油的分馏 |
D | 油脂的皂化 | 酯的水解 | 取代反应 |
A.A | B.B | C.C | D.D |
8.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食醋、食用油均可用作食品添加剂,都属于有机物 |
B.碳酸钡、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均可作为抗酸药物使用 |
C.工业生产玻璃和水泥,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
D.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供应危机的方法之一,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
4.选择题- (共2题)
9.
如图所示,三角形ABC(记作△ABC)在方格中,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1),B(﹣3,﹣2),C(1,﹣2),先将△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
10.
如图所示,三角形ABC(记作△ABC)在方格中,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1),B(﹣3,﹣2),C(1,﹣2),先将△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
5.实验题- (共1题)
11.
乙酸丁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水果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CH3COOCH2CH2CH2CH3)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信息如下:

(1)乙酸丁酯粗产品的制备
在干燥的50 mL圆底烧瓶中,装入沸石,加入12.0 mL正丁醇和16.0 mL冰醋酸(过量),再加3~4滴浓硫酸。然后再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冷凝管,然后小火加热。写出制备乙酸丁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将烧瓶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冷却与分水器的酯层合并。装置中冷水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通过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2)乙酸丁酯的精制
将乙酸丁酯粗产品用如下的操作进行精制:①水洗、②蒸馏、③用无水MgSO4干燥、④用10%碳酸钠洗涤。①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②在乙酸丁酯的精制中,用10%碳酸钠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③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丁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丁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丁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丁酯从上口倒出
(3)计算产率
测量分水器内由乙酸与丁醇反应生成的水体积为1.8 mL,假设在制取乙酸丁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损失,且忽略副反应,乙酸丁酯的产率为________。

| 乙酸 | 正丁醇 | 乙酸丁酯 |
熔点/℃ | 16.6 | -89.5 | -73.5 |
沸点/℃ | 117.9 | 117 | 126.0 |
密度/g·cm-3 | 1.1 | 0.80 | 0.88 |
(1)乙酸丁酯粗产品的制备
在干燥的50 mL圆底烧瓶中,装入沸石,加入12.0 mL正丁醇和16.0 mL冰醋酸(过量),再加3~4滴浓硫酸。然后再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冷凝管,然后小火加热。写出制备乙酸丁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将烧瓶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冷却与分水器的酯层合并。装置中冷水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通过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2)乙酸丁酯的精制
将乙酸丁酯粗产品用如下的操作进行精制:①水洗、②蒸馏、③用无水MgSO4干燥、④用10%碳酸钠洗涤。①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②在乙酸丁酯的精制中,用10%碳酸钠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③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丁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丁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丁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丁酯从上口倒出
(3)计算产率
测量分水器内由乙酸与丁醇反应生成的水体积为1.8 mL,假设在制取乙酸丁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损失,且忽略副反应,乙酸丁酯的产率为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