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8685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1

1.综合题(共3题)

1.
工业上由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制取 FeSO4·7H2O 和Cu的主要流程如下:

(1)检验酸浸过程中 Fe2+是否被氧化,应选择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KMnO4 溶液    B.K3[Fe(CN)6]溶液 C.KSCN 溶液
(2)酸浸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电解粗铜制精铜时,可采用NO2、O2和熔融NaNO3制作的燃料电池作电源,其原理如图,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 I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则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

(4)某同学向盛有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 FeSO4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5)已知 25℃时, Ksp[Fe(OH)3]=4.0×1038,此温度下,若实验室中配制 2.5 mol/L 100 mLFe2(SO4)3溶液,为使配制过程中不出现浑浊,则至少需要加10 mol/L的硫酸______mL(忽略加入硫酸的体积)。
2.
由淀粉、乙烯和其他无机物原料合成环状化合物 E,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请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淀粉水解制备A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用浓 HNO3、浓H2SO4氧化A获取B的原理为:C6H12O6+HNO3→H2C2O4+NOx↑+H2O(未配平);
①检验氧化后的溶液中是否仍含有A的具体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
②氧化时需控制反应液温度为55~60℃(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B的生产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
(3)B 物质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4)合成 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物质 X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则X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
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溶于海水的 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 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___________。
(2)在海洋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 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 CO2 并用碱液吸收(装置如图),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_________

②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 mol/L盐酸滴定,消耗y mL盐酸,则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________mol/L。
(4)利用下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 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① 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 CO2的原理:_____________。
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 b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

2.单选题(共7题)

4.
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B.图Ⅱ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
C.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 Cu2浓度始终不变
D.图Ⅳ所示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子由 Zn极流向 AgO极
5.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备及收集乙烯B.石油分馏C.实验室制硝基苯D.实验室制乙酸乙酯
6.
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酸性: H2SO3>H2CO3B.熔、沸点:HF>HCl
C.碱性: NaOH>Al(OH)3D.热稳定性: Na2CO3>CaCO3
7.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冰融化B.KOH 熔化C.NaHSO4 溶于水D.碘升华
8.
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部分内容。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Al 与足量的该硫酸产生2 g氢气
B.配制 240 mL 4.6 mol/L 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 40 mL
C.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D.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9.2 mol/L
9.
下列实验设计的步骤及现象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及现象
A
证明氯水有酸性
试样溶液变红色,且长时间不变
B
检验某红棕色气体是否为溴蒸气
试样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C
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 I2
NaI  溶液变蓝色
D
比较: Ksp(AgCl)>Ksp(AgI)
AgNO3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有黄色沉淀生成
 
A.AB.BC.CD.D
10.
生产环氧乙烷()的反应为: 2CH2=CH2(g) + O2(g) 2  (g) △H="-106" kJ/mol
其反应机理如下:
①Ag + O2→AgO2 慢    ②CH2=CH2 + AgO2+AgO 快
③CH2=CH2 + 6AgO→2CO2+2H2O+6Ag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活化能等于 106 kJ/molB.AgO2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增大乙烯的浓度能显著提高环氧乙烷的生成速率D.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3.填空题(共1题)

11.
短周期元素 a~g 在表中的位置如右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d、e元素常见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b、c两元素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__,写出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
A.e在 d2 中燃烧,生成e2d
B.加热熔化eda时不可用Al2O3坩埚,可用瓷坩埚
C.将 gd2 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体现了gd2 的漂白性
D.将打磨过的 f 置于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到f 熔化但未见液滴滴落
(3)上述元素可组成盐 R:ca4f(gd4)2和盐S:ca4agd4
①相同条件下,0.1 mol·L1盐R中 c(ca4) _______(填“="”、" “>”或“<”)0.1 mol·L-1盐S中c(ca4)。
②R常用作净水剂,其原理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③向盛有 10 mL 1 mol·L-1盐S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 mol·L-1 NaOH溶液至中性,则反应后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
④向盛有 10 mL 1 mol·L-1盐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 1 mol·L-1NaOH溶液 32 mL后,继续滴加至35 mL,写出此时段(32 mL~35 mL)间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实验题(共1题)

12.
某校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原理并分离提纯反应的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3Br2 ═2FeBr3、___________ 。
(2)实验开始时,关闭 K2、开启 K1和分液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Ⅲ中小试管内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能说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后,要让装置I中的水倒吸入装置Ⅱ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简述这一操作的方法:_____ 。
(5)四个实验装置中能起到防倒吸作用的装置有___________。
(6)将装置(Ⅱ)反应后的液体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就可得到较纯净的溴苯。
①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②用5%的NaOH溶液洗涤,振荡,分液;
③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④加入无水CaCl2粉末干燥;⑤________(填操作名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