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8674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

1.单选题(共3题)

1.
已知:SO32+I2+H2O= SO42+2I+2H。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Cu2、SO3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肯定不含I②肯定不含Cu2③肯定含有SO32 ④可能含有I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
2.
常温下,pH=1的某溶液A中含有NH4+、K+、Na+、Fe3+、Al3+、Fe2+、CO32、NO3、Cl、I、SO42中的4种,且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消耗Cu 14.4g,则生成气体丁的体积为3.36L
B.该溶液中一定有上述离子中的NO3、Al3+、SO42、Cl四种离子
C.沉淀乙一定有BaCO3,可能有BaSO4
D.一定没有Fe3+,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含有I
3.
从下列事实所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
 
实  验  事  实
结   论
A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Cl2是电解质
B
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BaSO3不溶于强酸
C
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酸性:HCO3>HAlO2或Al(OH)3
D
SO2通入KMnO4溶液,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A.AB.BC.CD.D

2.填空题(共1题)

4.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Al3、Fe3、Mg2、Ba2、NH、Cl、CO、SO,现取两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过量NaOH溶液加热后,只收集到气体0.02mol,无沉淀生成,同时得到溶液甲。
②在甲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质量为1.02 g。
③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白色沉淀,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质量为11.65 g。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2)试确定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及其浓度数值或范围(可不填满):
离子符号________,浓度_________mol/L;
离子符号________,浓度_________mol/L;
离子符号________,浓度_________mol/L;
离子符号________,浓度_________mol/L;
(3)溶液中是否含有K+还可以通过实验方法验证,请你叙述实验操作、方法及结论:__________。

3.实验题(共2题)

5.
Ⅰ.实验室用密度为1.25 g·mL1,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240 mL 0.1 mol·L1的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2)配制240 mL 0.1 mol·L1的盐酸应量取浓盐酸体积________。
(3)配制该溶液时除了使用烧杯、玻璃棒、量筒,还需要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   
①用1 g 98%的浓硫酸加4 g水配制成19.6%的硫酸;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定容后,塞好塞子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③10%的硫酸和90%的硫酸等体积混合配制50%的硫酸溶液;
④向80 mL水中加入18.4 mol·L1硫酸20 mL,配制3.68 mol·L1的硫酸溶液;
⑤质量分数为5x%和x%的两种氨水等体积混合配制成3x%的氨水
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Fe(NO3)3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制备银镜,并与Fe(NO3)3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
【提出假设】
假设1:Fe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
假设2:Fe(NO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3能氧化Ag。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1)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了Fe2,验证了假设1成立。请写出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NO3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现象和结论


……
若银镜消失,假设2成立;
若银镜不消失,假设2不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
(3)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Fe(NO3)3溶液中的Fe3和NO3都氧化了Ag。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