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28608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6

1.综合题(共2题)

1.
H、C、N、C、Na、S、Fe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元素,请根据题意回答与这些元素有关的问题:
(1)F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CN)2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Na3N 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
(4)各种氮氧化物(NO、N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治理氨氧化物(NOx)废气的方法之一是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其反应原理可表示如下:
NO2 +NO+2NaOH=2NaNO2+H2O    2NO2 + 2NaOH =NaNO2+NaNO3+H2O
现有NO 与NO2的混合气体,将其通入50 mL 2 mol/L的NaOH 溶液中,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O3-0.02 mol,混合气体中v(NO): v(NO2)=_________;
(5) 向FeI2溶液中不断通入Cl2,溶液中I-、I2、IO3-、Fe3+、Fe2+等粒子物质的量随n(Cl2)/n(FeI2 )的变化可用下图简单表示

当n(Cl2)/n(FeI2 )="6.5" 时,溶液中n(Cl-):n(IO3-)=_________;
2.
硼是动植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化工、核工业、医药、农业等部门。利用硼镁矿(主要成分为Mg2B2O3·5 H2O) 制取制硼酸、金属镁及粗硼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已知:①硼砂为Na2B4O7·10H2O
②硼酸(H3BO3) 是一种可溶于水的一元弱酸,与过量的NaOH 反应生成Na[B(OH)4]
③硼酸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100g 水)
3
3
5
7
9
11
15
18
23
29
 
(1) 粉碎硼铁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Mg2B2O5·H2O 中B 的化合价为: ______价。
(2)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
(3)硼酸的电子式: ________;写出硼酸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4)X 为硼酸晶体加热完全脱水后的产物,其与Mg反应制取粗硼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5) 硼砂溶于90℃ 热水后,常用稀硫酸调pH 至2~ 3(酸性)制取HBO3晶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从上述溶液中获得H3BO晶体的操作: 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9题)

3.
a、b、c、d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所在族有4种非金展元素,b与a能组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其中一种含两种化学键,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气态氢化物都是强酸。向d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中逐滴加入bca2溶液,开始没有沉淀; 随着bca2溶液的不断滴加,逐渐产生白色沉淀。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电解熔融cd3可得到c的单质
B.最高价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b<c
C.简单离子半径: a>b>c
D.向b2a2中滴入cd3溶液一定不产生沉淀
4.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通常用于寻找催化剂及耐高温材料位于
A.AB.BC.CD.D
5.
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排成如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点代表氢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 (B)>r(C)>r(A)
B. B、C最高价氧化物之间可以相互反应
C. A、C 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差异是由于氢键作用力较强
D. 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
6.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7.
元素只有某种同位素的氯化物RClx, 已知该氯化物为离子化合物,在RClx中,R微粒核内中子数为Y,核外电子数为Z,则该同位素的符号为
A.B.C.D.
8.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9.
右图是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硫酸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
B.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49%
C.配制1.0mol /L的80mL 稀硫酸的实验过程中需要5mL量简、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等玻璃仪器
D.一定条件下,将6.4gCu加入到足量该硫酸中可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L
10.
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用作漂白剂和氧化剂,可有效杀灭禽流感病毒。合理组合下列装置可用于测定过碳酸钠中碳酸钠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皿→I→II的顺序连接装置
B.装置b和e中盛放的试剂相同
C.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H2O和CO2进入到c中
D.若b中盛放澄清的石灰水,只用装置I可验证过碳酸钠与硫酸反应是否生成CO2(不考虑空气CO2的影响)
11.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 为浓热酸,B为MnO2, C中盛有I2淀粉溶液,C中溶液变蓝色
B.若A 为H2O2,B 为MnO2,C中盛有Na2S溶液,C中溶液变浑浊
C.若A 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若A为浓H2SO4,B 为CaCO3,C中盛有Na2SiO3 溶液,C 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非金属性S>C>Si

3.实验题(共1题)

12.
S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为探究SO2气体的性质,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 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取A 中的溶液少量,分成两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①: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发现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 溶液,发现不变红,再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深液变红;
上述方案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4)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 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验证反应结束后A 装置中的Cl-:________________;
(6) 该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模报测定硫酸工业生产排放的尾气中SO2的体积分数(其他气体均难溶于水且不发生任何反应),选用了如图2所示的简易实验装置。

①若混合气体的流向按从左向右时,右图装置组装连接的顺序合理的是:混合气体→A (填写a、b等仪器接口字母)。___________
②你认为下列试剂中,可以用来代替试管中碘的淀粉溶液的是:______ (填标号);
A.酸性KMnO4溶液B.NaOH 溶液C.溴水D.氨水
③若碘溶液的浓度为0.05 mol/L、体积为30 mL,与SO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时,量简内水的体积为386.4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则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9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