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镇海中学高考模拟理综试卷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8548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推断题(共1题)

1.
(14分)已知A、B各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A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5%,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C、X是同周期元素的氢化物,常温下X是无色液体,C、H是气体,D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所需的部分条件及生成的水已略去。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化学式B H
(2)K的电子式为
(3)写出M+J→D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I过量时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5)反应②用于工业生产时的阴极反应式为
(6)在1mL 1mol·L-1的M溶液中加入2mL10%的NaF溶液,再加入1mL 3mol·L-1氨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2.综合题(共1题)

2.
ACV浓缩饮料曾风靡全美,当时美国《环球时报》也曾报道 ACV具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等多种疗效。ACV浓缩饮料中,苹果酸M(相对分子质量为134)是主要的活性物质,其化学成分及相关信息如下:
①含碳35.82%(质量分数,下同),含氢 4.51%,其余为氧元素;
②各取0.134 g苹果酸M分别与足量NaHCO3反应放出CO2 44.8 mL(标准状况,下同),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放出H2 33.6 mL;
③M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链线上,无支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分子中含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为制备M,化学工作者从某气态烃与溴蒸气的取代产物中分离出一种饱和的多溴代烃N,然后经多步反应,最后合成M。合成路线为

其中B能发生银镜反应。则:
①有机物N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机物C转化为M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证明M分子间可形成多种具有水果香味的化合物,若其中某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七元环,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①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5 mol H2
②经核磁共振检测,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③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时,最多消耗3 mol NaOH,并生成两种钠盐。

3.单选题(共2题)

3.
替米沙坦片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白色药片,其主要成份为替米沙坦,化学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替米沙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物质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
C.替米沙坦的分子式为C32H28O2N4
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丙烯可以用作制成汽水箱,聚苯乙烯可以用作制成灯饰外壳,不粘锅的内衬可以用聚四氟乙烯来制作
B.粮食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一定时间会更香醇
C.甲醛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酚醛树脂等许多种有机化合物,在农业上可用做农药,制缓效肥料等,其水溶液有杀菌、防腐性能
D.借助先进的实验仪器和方法,可用于测定有机化学反应历程的有核磁共振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等

4.选择题(共3题)

5.阅读对话,回答问题。

6.在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法律条文是:

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

6~10岁,偶尔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

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

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18岁,如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

7.结合下面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近些年校园暴力事件多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近年来校园欺凌发生的地域范围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频次密集。目前暴露出来的校园暴力事件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施暴者多是学生;被殴打者往往敢怒不敢言,任其欺辱;上传视频的经常是施暴者本人,以此作为一种炫耀;对施暴者的处罚明显过轻,考虑其未成年人身份,一般以批评教育为主,由监护人进行监管了事。

据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75%发生于中学生之间,而在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是主要原因,占55%。2017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反校园暴力条例进行有效补充,增强法律中关于校园暴力伤害的条文的可操作性。

5.实验题(共1题)

8.
(1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图1、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比较两实验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是:
①能更好的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环境;②  
(2)导气管e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在反应过程中,因导管插入液面下,可起到“液封”作用阻止SO2气体逸出而防止污染环境;二是  
(3)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4)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试管中的溶液滴入适量水中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
Ⅰ、只含有Fe3+; Ⅱ、只含有Fe2+; Ⅲ、既有Fe3+又有Fe2+
为验证Ⅱ、Ⅲ的可能性,选用如下试剂,填写下列空格:
A.稀HCl溶液
B.稀H2SO4硫酸
C.KSCN溶液
D.KMnO4溶液
 
E.NaOH溶液 F.淀粉KI溶液 G.H2O2溶液
验证Ⅱ:取试样,先滴加少量的 (填试剂序号,下同),振荡,再滴加少量的 ,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可确定假设Ⅱ是否正确。
验证Ⅲ:
步骤1:取试样,滴加少量的 (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变    色,则试样中含有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步骤2:再取适量的试样滴加到少量的 (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变为   色,
则试样中含有Fe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2道)

    选择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