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16分)运用化学原理知识研究化学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科研意义重大。
(1)工业上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其中S为-2价)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粗铜。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_____,熔炼过程中所得炉渣的主要成分有FeO、Fe2O3、SiO2,Al2O3等,若要利用炉渣制取铁红,下列实验操作不需要的是_____(填写字母代号)。
(2)Mg(OH)2是水垢的主要成分之一,用氯化铵溶液浸泡:可以溶解Mg(OH)2,请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
(3)研究发现CuCl2溶液中铜、氯元素的存在形式为Cu(H2O)42+、CuCl42-,电解CuCl2溶液一段时间,阳极产生2.24L(标准状况)黄绿色气体,阴极析出红色物质,试计算该过程中共转移电子____mol,若要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浓度,应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
(4)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放电时Na+由____(填写“a”或“b”,下同)极区移向___________极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工业上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其中S为-2价)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粗铜。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_____,熔炼过程中所得炉渣的主要成分有FeO、Fe2O3、SiO2,Al2O3等,若要利用炉渣制取铁红,下列实验操作不需要的是_____(填写字母代号)。
A.溶解 | B.过滤 | C.蒸发结晶 | D.灼烧 |
(2)Mg(OH)2是水垢的主要成分之一,用氯化铵溶液浸泡:可以溶解Mg(OH)2,请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
(3)研究发现CuCl2溶液中铜、氯元素的存在形式为Cu(H2O)42+、CuCl42-,电解CuCl2溶液一段时间,阳极产生2.24L(标准状况)黄绿色气体,阴极析出红色物质,试计算该过程中共转移电子____mol,若要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浓度,应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
(4)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放电时Na+由____(填写“a”或“b”,下同)极区移向___________极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2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b.化合物硫氰化铁和氢氧化二氨合银中都存在配位键
c.KCl、HF、CH3CH2OH、SO2都易溶于水,且原因相同
d.MgO的熔点比NaCl的高,主要是因为MgO的晶格能大于NaCl的晶格能
(2)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甘氨酸是最简单的氨基酸(结构如图),

在甘氨酸分子中,N 原子的杂化形式是_____,在甘氨酸分子中C、N、O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氮可以形成多种离子,如N3-、NH2-、NH4+、N2H5+等,其中,NH4+的空间构型是____。
(3)已知MO与CsCl的结构相似(如图所示),MO晶体的密度为p g·cm-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相邻的两个M2+的核间距为acm。写出Cs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MO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_。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b.化合物硫氰化铁和氢氧化二氨合银中都存在配位键
c.KCl、HF、CH3CH2OH、SO2都易溶于水,且原因相同
d.MgO的熔点比NaCl的高,主要是因为MgO的晶格能大于NaCl的晶格能
(2)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甘氨酸是最简单的氨基酸(结构如图),

在甘氨酸分子中,N 原子的杂化形式是_____,在甘氨酸分子中C、N、O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氮可以形成多种离子,如N3-、NH2-、NH4+、N2H5+等,其中,NH4+的空间构型是____。
(3)已知MO与CsCl的结构相似(如图所示),MO晶体的密度为p g·cm-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相邻的两个M2+的核间距为acm。写出Cs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MO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3.
(12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阿司匹林能迅速解热、镇痛。长效缓释阿司匹林可在体内逐步水解而疗效更佳。用丙酮为主要原料合成长效缓释阿司匹林的流程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B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D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机物E是阿司匹林的同分异构体,具有如下特征:
①苯环含有对二取代结构;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中的2种为同系物或同种物质。
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阿司匹林能迅速解热、镇痛。长效缓释阿司匹林可在体内逐步水解而疗效更佳。用丙酮为主要原料合成长效缓释阿司匹林的流程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B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D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机物E是阿司匹林的同分异构体,具有如下特征:
①苯环含有对二取代结构;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中的2种为同系物或同种物质。
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3.单选题- (共4题)
4.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
B.地沟油经过处理,可用来制造肥皂 |
C.漂白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失效 |
D.丙烷(C3H8)和乙醇(C2H5OH)均存在同分异构体 |
5.
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2H20O2 |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C.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
D.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l mol NaOH |
6.
X、Y、Z、R、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元素的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呈黄色,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与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W与Y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Z、R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增大 |
B.含有Y、Z、R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最多只有2种 |
C.元素W和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后者强 |
D.Y与Z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和阴阳离子个数比均相同 |
7.
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蒸干氯化铝溶液制A1C13 |
B.装置②盐桥中的K+自右向左移动 |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
D.装置④可用于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
4.实验题- (共1题)
8.
(20分)NH3和NOx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转变为N2和H2O,这是目前硝酸厂尾气治理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为了提高NO的转化率实际操作中用过量的氨气。某研究小组拟验证NO能被氨气还原并计算其转化率。(已知:浓硫酸在常温下不氧化NO气体)。

(1)装置③可以选的干燥剂为:_________(选填序号,下同);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无水氯化钙
(2)若实验室只提供浓氨水和生石灰两种试剂,你会选择下图_____装置来制取氨气;下图装置C中盛放固体药品的仪器名称是_____。

(3)写出装置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
(4)实验室在用装置D制取较纯NO过程中,先在试管中加入2~3粒石灰石,注入适量稀硝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塞上带有细铜丝的胶塞进行后续反应,加入石灰石的作用__________。
(5)实验完成后,检验装置⑥中NH4+的存在需要浓NaOH溶液和__________试纸。
(6)已知NO与FeSO4溶液反应形成棕色可溶性的[Fe(NO)]SO4,装置⑥中,小段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装置⑦的作用是除去NO和检验氨气是否除尽,若氨气未除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1)装置③可以选的干燥剂为:_________(选填序号,下同);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无水氯化钙
(2)若实验室只提供浓氨水和生石灰两种试剂,你会选择下图_____装置来制取氨气;下图装置C中盛放固体药品的仪器名称是_____。

(3)写出装置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
(4)实验室在用装置D制取较纯NO过程中,先在试管中加入2~3粒石灰石,注入适量稀硝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塞上带有细铜丝的胶塞进行后续反应,加入石灰石的作用__________。
(5)实验完成后,检验装置⑥中NH4+的存在需要浓NaOH溶液和__________试纸。
(6)已知NO与FeSO4溶液反应形成棕色可溶性的[Fe(NO)]SO4,装置⑥中,小段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装置⑦的作用是除去NO和检验氨气是否除尽,若氨气未除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