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有机物A→F有如下转化关系:
已知:①
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C的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峰面积之比为3:2:2:1。
③F是酯类化合物,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
(1)A的分子式是 ,主要用途是 (写一种)。
(2)检验B中官能团的常用方法是 。
(3)D物质的名称为 。
(4)C+E→F的化学方程式是 。
(5)X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且X有下列性质,符合条件的X有 种。
①接触NaHCO3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②与银氨溶液共热有银镜现象。
③1摩尔X与足量钠反应有1摩尔气体产生。
(6)Y与E也互为同分异构体,属于酯类化合物,分子中只含一种官能团,且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则Y的结构简式为 。

已知:①

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C的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峰面积之比为3:2:2:1。
③F是酯类化合物,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
(1)A的分子式是 ,主要用途是 (写一种)。
(2)检验B中官能团的常用方法是 。
(3)D物质的名称为 。
(4)C+E→F的化学方程式是 。
(5)X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且X有下列性质,符合条件的X有 种。
①接触NaHCO3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②与银氨溶液共热有银镜现象。
③1摩尔X与足量钠反应有1摩尔气体产生。
(6)Y与E也互为同分异构体,属于酯类化合物,分子中只含一种官能团,且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则Y的结构简式为 。
2.综合题- (共1题)
2.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B、C、D、E、H中,A元素在宇宙中含量最丰富,B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有3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目相同。D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为d区元素,其外围电子排布中有4对成对电子,H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层均已充满电子。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六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 ,前五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为______(写元素符号)。C元素与元素氟能形成C2F2分子,该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
(3)配合物E(BD)4常温下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据此判断该分子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该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比为 。
(4)H单质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原子采取的堆积方式为 ,若已知H原子半径为r pm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为M,用相应字母表示:
①该原子的配位数为 。
②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
③H原子采取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为 (用含π表达式表示)。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六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 ,前五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为______(写元素符号)。C元素与元素氟能形成C2F2分子,该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
(3)配合物E(BD)4常温下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据此判断该分子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该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比为 。
(4)H单质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原子采取的堆积方式为 ,若已知H原子半径为r pm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为M,用相应字母表示:
①该原子的配位数为 。
②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
③H原子采取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为 (用含π表达式表示)。
3.单选题- (共4题)
3.
莽草酸因可以作为合成达菲(抗病毒和抗癌药)的中间体而受到重视,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
B.可发生取代、加成及氧化反应 |
C.在水溶液中羟基和羧基均能电离出氢离子 |
D.与足量的钠反应能产生44.8L气体 |
4.
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原子半径最小,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且Y和Z可以形成化合物ZY2和ZY3。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
B.W与X、Y、Z分别形成最简单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Z |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
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
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目的;证明Fe3+与S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操作:将过量SO2通入FeCl3溶液中,然后将反应液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B.实验目的:除去CH3COOC2H5中的乙醇;实验操作:加入适量CH3COOH,加热; |
C.实验目的:比较AgCl和AgI的 Ksp大小;实验操作:向10mL浓度均为0.01mol/L的NaCl和KI混合溶液滴加少量0.01mol/L AgNO3溶液,观察现象; |
D.实验目的:比较H2CO3、HCN的酸性强弱;实验操作:用pH计测定同温度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CN溶液的pH值,比较pH大小; |
4.填空题- (共1题)
7.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离子膜电解法为目前普遍使用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1)该流程中可以循环的物质是 。
(2)电解法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水中含有Ca2+、Mg2+、SO
等无机杂质,所以在进入电解槽前需要进行两次精制,得到精制饱和食盐水。
①第一次精制过程中所加除杂试剂顺序不合理的是

②一次精制后的食盐水仍会有少量的Ca2+、Mg2+,需要送入阳离子交换塔进行二次精制,若不经过二次精制,直接进入离子膜电解槽,这样会产生什么后果 。
(3)下图是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示意图(阳极用金属钛网制成,阴极由碳钢网制成),则A处产生的气体是 ,F电极的名称是 。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从阳极槽出来的淡盐水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溶解氯,需要加入8%~9%的亚硫酸钠溶液将其彻底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已知在电解槽中,每小时通过1 A的直流电理论上可以产生1.492 g的烧碱,某工厂用300个电解槽串联生产8 h,制得32%的烧碱溶液(密度为1.342 t/m3)113 m3,电解槽的电流强度1.45 ×104 A,该电解槽的电解效率为 (保留两位小数)。
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离子膜电解法为目前普遍使用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1)该流程中可以循环的物质是 。
(2)电解法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水中含有Ca2+、Mg2+、SO

①第一次精制过程中所加除杂试剂顺序不合理的是
A.BaCl2、NaOH、Na2CO3、HCl |
B.BaCl2、Na2CO3、NaOH、HCl |
C.NaOH、BaCl2、Na2CO3、HCl |
D.Na2CO3、BaCl2、NaOH、HCl |

②一次精制后的食盐水仍会有少量的Ca2+、Mg2+,需要送入阳离子交换塔进行二次精制,若不经过二次精制,直接进入离子膜电解槽,这样会产生什么后果 。
(3)下图是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示意图(阳极用金属钛网制成,阴极由碳钢网制成),则A处产生的气体是 ,F电极的名称是 。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从阳极槽出来的淡盐水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溶解氯,需要加入8%~9%的亚硫酸钠溶液将其彻底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已知在电解槽中,每小时通过1 A的直流电理论上可以产生1.492 g的烧碱,某工厂用300个电解槽串联生产8 h,制得32%的烧碱溶液(密度为1.342 t/m3)113 m3,电解槽的电流强度1.45 ×104 A,该电解槽的电解效率为 (保留两位小数)。
5.实验题- (共2题)
8.
钛是一种重要的金属,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还含有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钛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钛铁矿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加入的物质A为 。
(3)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水解过程中需要升高温度,其目的是:①加快反应水解速率 ② 。
(4)由TiO2获得金属Ti可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电解法:以石墨为阳极,TiO2为阴极,熔融CaO为电解质,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热还原法:首先将TiO2、氯气和过量焦炭混合,高温反应生成TiCl4;然后用Mg还原TiCl4即可制取Ti。生成TiCl4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生成Ti的反应需在Ar气氛中,其原因为 。

(1)钛铁矿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加入的物质A为 。
(3)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水解过程中需要升高温度,其目的是:①加快反应水解速率 ② 。
(4)由TiO2获得金属Ti可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电解法:以石墨为阳极,TiO2为阴极,熔融CaO为电解质,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热还原法:首先将TiO2、氯气和过量焦炭混合,高温反应生成TiCl4;然后用Mg还原TiCl4即可制取Ti。生成TiCl4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生成Ti的反应需在Ar气氛中,其原因为 。
9.
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见下图,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附表)。

其实验步骤为:
步骤1:将三颈瓶中的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5.3g)充分混合后,升温至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
步骤2: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10%NaHCO3溶液洗涤。
步骤3: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钙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4:为了防止间溴苯甲醛因温度过高被氧化,把步骤3处理得到的间溴苯甲醛加入少量锌粉,同时采用某种技术,收集相应馏分,其中收集到间溴苯甲醛为3.7g 。
(1)实验装置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冷凝管的作用为_______,锥形瓶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
(2)步骤1所加入的无水AlCl3的作用为_________。
(3)步骤2中用10%NaHCO3溶液洗涤有机相,是为了除去溶于有机相的______(填化学式)。
(4)步骤3中加入的无水硫酸钙固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步骤4中,某种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所得到的间溴苯甲醛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验步骤为:
步骤1:将三颈瓶中的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5.3g)充分混合后,升温至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
步骤2: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10%NaHCO3溶液洗涤。
步骤3: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钙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4:为了防止间溴苯甲醛因温度过高被氧化,把步骤3处理得到的间溴苯甲醛加入少量锌粉,同时采用某种技术,收集相应馏分,其中收集到间溴苯甲醛为3.7g 。
(1)实验装置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冷凝管的作用为_______,锥形瓶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
(2)步骤1所加入的无水AlCl3的作用为_________。
(3)步骤2中用10%NaHCO3溶液洗涤有机相,是为了除去溶于有机相的______(填化学式)。
(4)步骤3中加入的无水硫酸钙固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步骤4中,某种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所得到的间溴苯甲醛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