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下列操作或说法错误的是
A.若要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SO2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
B.在实验室中使用金属钠时若不慎着火,可立即用细沙灭火 |
C.用带有玻璃塞的玻璃瓶盛放NaOH溶液,用Ca(OH)2可以鉴别NaHCO3和Na2CO3 |
D.测溶液pH时,可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 |
2.
工业上用粗盐(含Ca2+、Mg2+、SO4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NaOH、Na2CO3、BaCl2,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 |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
C.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可能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坩埚等 |
D.该流程中得到的晶体用到了溶解度的差异性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1题)
5.
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盐酸)的关系有如图所示四种情况,且(2)、(3)、(4)图中分别有OA<AB, OA=AB,OA>AB,则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不计CO2的溶解)( )


A.M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有(1)和(3) | B.M中有两种溶质的有(2)和(4) |
C.(2)图显示M中c(NaHCO3)>c(Na2CO3) | D.(4)图显示M中c(NaHCO3)>c(Na2CO3) |
4.填空题- (共1题)
6.
亚氯酸钠(NaClO2)主要用于棉纺,造纸业的漂白,也用于食品消毒、水处理等。
已知:①亚氯酸钠(NaClO2)受热易分解。
②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③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1)“反应1”需要鼓入空气,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取“减压蒸发”而不用“常压蒸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晶后需要对晶体洗涤,为了减少损失,可以用_____________洗涤晶体。
(4)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 。
(5)要得到纯的亚氯酸钠晶体(NaClO2·3H2O),对粗产品必须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
已知:①亚氯酸钠(NaClO2)受热易分解。
②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③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1)“反应1”需要鼓入空气,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取“减压蒸发”而不用“常压蒸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晶后需要对晶体洗涤,为了减少损失,可以用_____________洗涤晶体。
(4)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 。
(5)要得到纯的亚氯酸钠晶体(NaClO2·3H2O),对粗产品必须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2题)
7.
过氧化钙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常温下为白色的固体,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某实验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过氧化钙。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一段时间气体,加热药品;③反应结束后,________(填操作);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3)若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钙(Ca3N2),同时可能生成过氧化钙。请利用下列试剂, 设计实验检验钙的燃烧产物中是否含有过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酸化的FeCl2溶液、NaOH溶液、KSCN溶液、稀硝酸
(4)利用反应Ca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在碱性环境下制取CaO2的装置如下:

C中沉淀反应时常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左右,其可能的原因分析: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产率;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测定产品中CaO2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确称取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bg KI晶体,再滴入少量2mol·L-1的硫酸,充分反应。
步骤二: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________(作指示剂)。
步骤三:逐滴加入浓度为c mol·L-1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完全,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再重复上述操作2次,得出三次平均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为V mL。
Ca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已知:I2+2S2O32-=2I-+S4O62-]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一段时间气体,加热药品;③反应结束后,________(填操作);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3)若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钙(Ca3N2),同时可能生成过氧化钙。请利用下列试剂, 设计实验检验钙的燃烧产物中是否含有过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酸化的FeCl2溶液、NaOH溶液、KSCN溶液、稀硝酸
(4)利用反应Ca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在碱性环境下制取CaO2的装置如下:

C中沉淀反应时常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左右,其可能的原因分析: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产率;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测定产品中CaO2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确称取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bg KI晶体,再滴入少量2mol·L-1的硫酸,充分反应。
步骤二: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________(作指示剂)。
步骤三:逐滴加入浓度为c mol·L-1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完全,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再重复上述操作2次,得出三次平均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为V mL。
Ca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已知:I2+2S2O32-=2I-+S4O62-]
8.
某些资料认为:NO、NO2不能与Na2O2反应。某小组学生提出质疑,他们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根据化合价升降原则提出假设:

假设Ⅰ.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Ⅱ.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
(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①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待试管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B中加入适量 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条复燃。甲同学认为假设Ⅱ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 。
③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余烬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Ⅰ正确。NO2和Na2O2反应的方程式是 。
(2)丙同学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① 2NO+Na2O2=2NaNO2
②6NaNO2+3H2SO4=3Na2SO4+ 2HNO3+4NO↑+2H2O;
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F装置的作用是 。
②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 。
③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是 。

假设Ⅰ.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Ⅱ.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
(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①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待试管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B中加入适量 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条复燃。甲同学认为假设Ⅱ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 。
③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余烬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Ⅰ正确。NO2和Na2O2反应的方程式是 。
(2)丙同学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① 2NO+Na2O2=2NaNO2
②6NaNO2+3H2SO4=3Na2SO4+ 2HNO3+4NO↑+2H2O;
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F装置的作用是 。
②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 。
③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