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Ⅰ.某强酸性溶液 X 中含有 Ba2+、Al3+、NH4+、Fe2+、Fe3+、CO32-、SO32-、SO42-、Cl-、 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离子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若要用实验证明该离子一定不存在,最可靠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关离子方程式:
①中生成气体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成沉淀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测定A、F、I均为0.01mol,10mLX溶液中n(H+)=0.04mol,且不能确定含有的离子只有一种,当X溶液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是__________,沉淀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Ⅱ.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S,从辉铜矿中浸取铜元素,可用FeCl3作浸取剂。
(1)浸取时的反应为:Cu2S+4FeCl3=2CuCl2+4FeCl2+S,浸取过程中加入洗涤剂溶解硫时,铜元素的浸取率的变化如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53K时,向FeCl3浸取液屮加入CuCl2,能加快铜元素的浸取速率,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CuCl+FeCl3=CuCl2+FeCl2。
(2)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离子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若要用实验证明该离子一定不存在,最可靠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关离子方程式:
①中生成气体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成沉淀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测定A、F、I均为0.01mol,10mLX溶液中n(H+)=0.04mol,且不能确定含有的离子只有一种,当X溶液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是__________,沉淀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Ⅱ.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S,从辉铜矿中浸取铜元素,可用FeCl3作浸取剂。
(1)浸取时的反应为:Cu2S+4FeCl3=2CuCl2+4FeCl2+S,浸取过程中加入洗涤剂溶解硫时,铜元素的浸取率的变化如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53K时,向FeCl3浸取液屮加入CuCl2,能加快铜元素的浸取速率,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CuCl+FeCl3=CuCl2+FeCl2。
(2)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7题)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
B.将1mol CuSO4·5H2O溶解在1 L水中,配制1 mol/L的CuSO4溶液 |
C.洗净的量筒和容置瓶不能放进烘箱中烘干 |
D.C12能与Ca(OH)2反应,可以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尾气中的Cl2 |
3.
用浓度为18. 4mol/L的浓硫酸配制240 mL 1.84 mol • L-1稀硫酸,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25.0 mL |
B.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所配稀硫酸的浓度偏小 |
C.将蒸馏水缓慢注入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至冷却 |
D.25 mL 18.4 mol·L-1浓硫酸与13 g锌共热,生成的气体体积为44.8L |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 |
C.向A1C1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O4溶液,沉淀消失 |
D.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CO2,无明显现象;再通入NH3,溶液变浑浊 |
5.
A、B、C、D都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一种强碱,C为厨房中的用品,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中的水已略去)。下列有关B、C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用BaCl2或CaCl2或Ba(OH)2稀溶液鉴别B、C两种溶液
B. 分别取等质量的B、C两种固体与等体积等浓度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一样
C. 取agB、C 的混合物充分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bg,由此可计算出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
D. 取agB、C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被碱石灰完全吸收,测得碱石灰增重bg,由此可计算出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

A. 可以用BaCl2或CaCl2或Ba(OH)2稀溶液鉴别B、C两种溶液
B. 分别取等质量的B、C两种固体与等体积等浓度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一样
C. 取agB、C 的混合物充分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bg,由此可计算出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
D. 取agB、C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被碱石灰完全吸收,测得碱石灰增重bg,由此可计算出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
6.
1.52 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密度为1.40 g·mL-1、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 (标推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1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1 |
B.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
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分数是20% |
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mL |
7.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钠盐中滴加盐酸,产生气体再通入品红溶液 | 品红溶液褪色 | 该钠盐为Na2SO3或NaHSO3 |
B | 向FeBr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 再加CCl4振荡,静置 | CC14层无色,水层变为棕黄色 | 说明Fe2+的还原性强于Br- |
C | 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 | 出现血红色 | 铝热剂中一定含有氧化铁 |
D | 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Na2SiO3溶液中 | Na2SiO3溶液变浑浊 | 证明C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i元素 |
A.A | B.B | C.C | D.D |
8.
下列有关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国的圆珠笔头一直需要进口笔尖钢,经过5年数不清的失败,2016年9月,中国太钢集团利用家常和面原理在钢水中加入添加剂试验成功,造出圆珠笔头,可完全替代进口。由此信息可知笔尖钢为合金,且具有良好的切削性。 |
B.日前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宄总院获悉,天宫二号采用了该院研发改进的新材料耐辐射石英玻璃,其主要成分为硅。 |
C.向海水中加净水剂明矾可使海水淡化 |
D.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
3.解答题- (共1题)
9.
钼(Mo)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通常用作合金及不锈钢的添加剂。钼酸钠晶体(Na2MoO4·2H2O)是一种无公害型冷却水系统的金属缓蚀剂。工业上利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不溶于水的MoS2)制备钼酸钠及制备金属钼的主要流程图如图所示:

(1) Na2MoO4·2H2O中钼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结晶得到的钼酸钠晶体是粗产品,要得到纯净的钼酸钠晶体,下一步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灼烧过程中钼精矿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oS2+O2→MoO3+SO2(未配平),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反应中生成36.0 gMoO3,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
(3)尾气中含有SO2需要处理,下列不能用作吸收剂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Ca(OH)2 b. HNO3 c. Na2CO3
(4)加入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铝热反应也可回收金属钼,写出MoO3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 Na2MoO4·2H2O中钼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结晶得到的钼酸钠晶体是粗产品,要得到纯净的钼酸钠晶体,下一步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灼烧过程中钼精矿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oS2+O2→MoO3+SO2(未配平),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反应中生成36.0 gMoO3,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
(3)尾气中含有SO2需要处理,下列不能用作吸收剂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Ca(OH)2 b. HNO3 c. Na2CO3
(4)加入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铝热反应也可回收金属钼,写出MoO3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7道)
解答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