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8505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8

1.综合题(共2题)

1.
肉桂酸甲酯M,常用于调制具有草莓、葡萄、樱桃、香子兰等香味的食用香精。M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苯环上只含有一个直支链,能发生加聚反应和水解反应。测得M的摩尔质量为162g·mol1,只含碳、氢、氧,且原子个数之比为5:5:1。
(1)肉桂酸甲酯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为肉桂酸甲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连线表示单键或双键)。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用芳香烃A为原料合成G的路线如下:

①化合物E中的官能团有________(填名称)。
②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F→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两种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稳定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
ⅰ.分子内含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支链;
ⅱ.在催化剂作用下,1mol该物质与足量氢气充分反应,最多消耗5mol H2
ⅲ.它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但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2.
晶体硅是制备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料,电池板中还含有硼、氮、钛、钻、钙等多种化学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B元素排在第__________位。
(2)硅酸根有多种结构形式,一种无限长链状结构如图1所示,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Si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N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_______区;基态N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有____个伸展方向。
(4)[Co(NH3)6]3+的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形,Co在中心。
①[Co(NH3)6]3+中,1个Co提供_______________个空轨道。
②若将[Co(NH3)6]3+中的两个NH3分子换成两个Cl-,可以形成_________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5)—种由Ca、Ti、O三种元素形成的晶体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
①与Ti紧邻的Ca有___________________个。
②若Ca与O之间的最短距离为α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___g· cm-3(用含α、NA的代数式表示)。

2.单选题(共12题)

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纯铜作阳极
B.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的值减小
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
4.
我国最近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制氢工艺中光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
B.该装置工作时,H+由b极区流向a极区
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3++e-=Fe2+
D.a极区需不断补充含Fe3+和Fe2+的溶液
5.
俗称“一滴香”的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一滴香”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7H10O3
B.该有机物所有质子可能在同—平面
C.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还原反应
D.该有机物的一种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6.
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类且氯原子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同分异构体有多少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
A.19种B.9种C.15种D.6种
7.
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8.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B[
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再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煮沸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未水解
C
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KMnO4溶液褪色
证明乙烯能使KMnO4溶液褪色
D
将油脂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食盐晶体。
混合物上层有固态物质析出
油脂发生了皂化反应
 
A.AB.BC.CD.D
9.
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10.
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铜制环形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所测中和热的数值
B.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盐酸溶液浓度,量取20.00mL待测盐酸溶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
C.用托盘天平称量10.5g某物质,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所称药品的质量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硫酸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的浓度
11.
表中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

编号
气体
a
b
c
A
NH3
浓氨水
生石灰
碱石灰
B
SO2
70%浓H2SO4
Na2SO3固体
98%浓H2SO4
C
NO
稀HNO3
铜屑
H2O
D
NO2
浓HNO3
铜屑
NaOH溶液
 
A.AB.BC.CD.D
12.
依据反应2NaIO3+5SO2+4H2O=I2+3H2SO4+2NaHSO4,并利用下列装置从含NaIO3的废液中制取单质碘的CCl4溶液并回收NaHSO4

其中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④
13.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上述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D.用浸泡过酸性KMnO4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14.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3.选择题(共1题)

15.下列语言叙述中正确的是(   )

4.填空题(共1题)

16.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催化反硝化法和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
(1)催化反硝化法中,H2能将NO3-还原为N2。25℃时,反应进行l0 min,溶液的pH由7变为l 2。
①N2的结构式为
②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其平均反应速率v(NO3-)为  mol·L-1·min-1
③还原过程中可生成中间产物NO2-,写出2种促进NO2-水解的方法
(2)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电源正极为 (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
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 mol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m)为    g。

5.实验题(共2题)

17.
某含锰矿物的主要成分有MnCO3、MnO2、FeCO3、SiO2、Al2O3等。已知FeCO3、MnCO3难溶于水。一种运用阴离子膜电解法的新技术可用于从碳酸锰矿中提取金属锰,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

(1)设备1中反应后,滤液1里锰元素只以Mn2+的形式存在,且滤渣1中也无MnO2。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设备1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设备2中加足量双氧水的作用是 。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滤液2中是否存在Fe2+
(4)设备4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沉淀部分溶解,。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5)设备3中用阴离子膜法提取金属锰的电解装置图如下:

① 电解装置中箭头表示溶液中阴离子移动的方向,则A电极是直流电源的 极。实际生产中,阳极以稀硫酸为电解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 该工艺之所以采用阴离子交换膜,是为了防止Mn2+进入阳极区发生副反应生成MnO2造成资源浪费,写出该副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18.
氯气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常作强氧化剂,可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以下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Ⅰ、三氯化硼(BCl3)的制备,

查阅资料:已知:①BCl3的沸点为12.5 ℃,熔点为-107.3 ℃; ②2B+6HCl 2BCl3↑+3H2↑;
③BCl3遇水观察到大量的白雾。
(1)检验发生装置A的气密性的实验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装置的接口,顺序为_______
a→( )→(    )→(    )→(    )→(    )→(    )→ (    ) → ( ) →h。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若不用装置C,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
(4)BCl3遇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SO2与漂粉精溶液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取4g 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 水,测漂粉精溶液的pH
pH 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1.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2.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3.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5)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象2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原因是: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 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3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