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8491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综合题(共1题)

1.
“洁净煤技术”研究在世界上相当普遍,科研人员通过向地下煤层气化炉中交替鼓入空气和水蒸气的方法,连续产出了高热值的煤炭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CO和H2可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生产煤炭气的反应之一是:C (s)+H2O (g)CO(g)+H2(g) ΔH = +131.4 kJ/mol
(1)在容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5 min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了0.12 g/L,用H2O表示0 ~ 5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上述反应在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描述正确的是    
A.CO的含量保持不变
B.v(H2O)= v(H2)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3)若上述反应在t0时刻达到平衡(如右图),在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请在右图中继续画出t1时刻之后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①缩小容器体积,t2时到达平衡(用实线表示);
②t3时平衡常数K值变大,t4到达平衡(用虚线表示)。
(4)在一定条件下用CO和H2可以制得甲醇,CH3OH和CO的燃烧热为别725.8 kJ/mol,283.0 kJ/mol,水的摩尔蒸发焓为44.0 kJ/mol,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5)如下图所示,以甲醇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实现下列电解过程。乙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当甲池中增重16 g时,丙池中理论上产生沉淀质量的最大值为  g。

2.推断题(共1题)

2.
常用药——羟苯水杨胺,其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1)羟苯水杨胺的化学式为    
对于羟苯水杨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1 mol羟苯水杨胺最多可以和2 mol NaOH反应
B.不能发生硝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2)D的名称为     
(3)A→B所需试剂为     ;D→E反应的有机反应类型是    
(4)B→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F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
①F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在下列一种表征仪器中显示的信号(或数据)完全相同,该仪器是
A.质谱仪 B.红外光谱仪    C.元素分析仪    D.核磁共振仪
②F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共有  种;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3.单选题(共4题)

3.
将铁铝矾[Al2Fe(SO4)4·xH2O]溶于水中,得到浅绿色溶液,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铝矾有净水作用,其水溶液显中性
B.向该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有淡黄色沉淀
C.用惰性电极电解该溶液时,阴极区有沉淀
D.在空气中,蒸干并灼烧该溶液,最后所得的残留固体为Al2O3、Fe2O3
4.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其中发生装置相同,干燥和集气装置有两套,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
发生装置中的药品
干燥和集气装置
A
氧化钙和浓氨水
图1
B
大理石和稀盐酸
图1
C
铜和稀硝酸
图2
D
电石和饱和食盐水
图2
 
A.AB.BC.CD.D
5.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中的现象
A 浓盐酸 二氧化锰固体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D 稀硫酸 滴有石蕊的亚硫酸钠溶液 溶液逐渐变红
A.AB.BC.CD.D
6.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原理相似
B.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C.2014年在西非国家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D.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4.实验题(共1题)

7.
硫代硫酸钠(Na2S2O3)又名大苏打、海波,可用于照相业作定影剂,也可用于纸浆漂白作脱氯剂等。实验室常以硫化钠(Na2S)为原料制取Na2S2O3
实验项目I:工业级硫化钠的纯化。
本实验对Na2S的纯度要求较高,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将工业级的Na2S提纯。

已知:Na2S常温下微溶于酒精,加热时溶解度迅速增大,杂质不溶于酒精。提纯步骤依次为:
① 将已称量好的工业Na2S放入圆底烧瓶中,并加入一定质量的酒精和少量水;
② 按图1所示连接仪器,水浴加热;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口进水(填“a”或“b”)。
③ 待烧瓶中固体不再减少时,停止加热,将烧瓶取下,趁热过滤,除去不溶物;
④ 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冷却结晶,过滤;
⑤ 将所得固体用少量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洗涤,干燥后得到Na2S·9H2O晶体。
实验项目II: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制备步骤依次为:
① 称取一定质量的硫化钠晶体和碳酸钠固体,溶于水,转移至三颈瓶中;
② 按图2所示连接仪器,并在各仪器中加入相应的试剂,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生成的气体较均匀地通入三颈瓶中,并用电磁搅拌器不断搅拌;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写出三颈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随着气体的通入,逐渐有浅黄色的硫析出,继续通入气体至溶液pH接近7,停止通入气体,取下三颈烧瓶,过滤;实验过程中若未及时停止通入气体可能产生的后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待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冷却,过滤,即得Na2S2O3·5H2O晶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