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2题)
1.
A、B、C均为食品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F是生活中常见的气体燃料,也是含氢百分含量最高的有机物,D和E有相同的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请回答:
(1)有机物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F与氯气反应生成亿元取代物待测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3个反应中的NaOH都起催化作用
B.反应⑤属于加成反应
C.A的同分异构体不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D.1molB、1molC完全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请回答:
(1)有机物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F与氯气反应生成亿元取代物待测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3个反应中的NaOH都起催化作用
B.反应⑤属于加成反应
C.A的同分异构体不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D.1molB、1molC完全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2.
香豆素(
)可以看做是邻烃基肉桂酸的内酯,它是一大类存在于植物界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母核。下图是工业合成香豆素的两种方法:

已知:
①
②
③(CH3CO)2O+H2O
2CH3COOH
请回答:
(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化合物B、C容易被氧化
B.C与D反应生成E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lmolD与NaOH充分反应最多消耗3mol NaOH
D.香豆素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2)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所有同分异构休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①1H-NMR谱显示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并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③苯环侧链上无支链
(4)E
F的总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5)请写出方法二中制备F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标注反应条件): __________


已知:
①

②

③(CH3CO)2O+H2O

请回答:
(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化合物B、C容易被氧化
B.C与D反应生成E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lmolD与NaOH充分反应最多消耗3mol NaOH
D.香豆素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2)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所有同分异构休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①1H-NMR谱显示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并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③苯环侧链上无支链
(4)E

(5)请写出方法二中制备F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标注反应条件): 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2题)
3.
X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极易水解,遇潮湿空气会产生白雾。实验室制备X可用A、C两种气体发生化合反应制得,物质转化过程如下:

为探究X的组成,取13.5gX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在生成物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40.0mL恰好显中性。继续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沉淀2.33g。
请回答:
(1)由Na2SO3和B反应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X的分子式是________。在生成X的反应中,C表现了___________性。

为探究X的组成,取13.5gX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在生成物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40.0mL恰好显中性。继续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沉淀2.33g。
请回答:
(1)由Na2SO3和B反应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X的分子式是________。在生成X的反应中,C表现了___________性。
4.
铁粉、铜粉混合物样品11.6g,逐步加入2.0 mol/L,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随加入硫酸溶液体积变化如下表:
请回答:
(1)样品中铁与铜的物质的量之比n(Fe):n(Cu)=________ 。
(2)在反应后的体系中,再加入4.0mol/L的H2O2溶液25.0mL,并加入足量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各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溶液/mL | 20.0 | 40.0 | 60.0 | 80.0 |
剩余固体/g | 9.36 | 7.12 | 4.88 | 3.20 |
请回答:
(1)样品中铁与铜的物质的量之比n(Fe):n(Cu)=________ 。
(2)在反应后的体系中,再加入4.0mol/L的H2O2溶液25.0mL,并加入足量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各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1题)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 |
B.戊烷和2-甲基丁烷是同系物 |
C.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的事实,可证明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 |
D.三硝酸甘油酯的分子式为C3H5N3O9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为乙烯属于取代反应 |
B.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 |
C.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
D.C4H10进行一氯取代后生成四种沸点不同的产物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紫外线、饱和(NH4)2SO4溶液、CuSO4溶液等作用下,蛋白质均会发生变化 |
B.为检验皂化反应进行程度,取几滴反应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振荡,若有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油脂已完全反应 |
C.只用新制Cu(OH)2悬浊液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 |
D.苯是从煤中分离得到的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态烃 |
8.
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1、-2 |
B.X元素的氢氧化物的沸点一定比Z的低 |
C.Y、Z、W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Z |
D.Z元素的单质能从Na2W溶液中置换出W的单质 |
9.
观察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示意图,可获得很多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①Na+和Cl-的半径不同
②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半径不同
③Na+和Cl-周围的水分子数不同
④环绕在Na+和Cl-周围的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⑤物质的溶解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完成的
⑥溶于水的NaCl不完全电离
⑦离子在水溶液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①Na+和Cl-的半径不同
②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半径不同
③Na+和Cl-周围的水分子数不同
④环绕在Na+和Cl-周围的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⑤物质的溶解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完成的
⑥溶于水的NaCl不完全电离
⑦离子在水溶液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A.④⑥ | B.①②③ | C.④⑤⑦ | D.①③④⑥ |
1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碘单质升华,克服的是其分子间作用力 |
B.金刚石、石墨、纳米碳管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
C.目前科学家还无法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
D.HCl气体溶于水后,共价键被破坏,从而形成了H+和Cl- |
13.
某工业废水中仅含下表离子中的5种:
某同学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废水少许加入少量盐酸,无白色沉淀析出,但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Ⅱ.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阳离子 | K+ Cu2+ Fe3+ Ca2+ Fe2+ |
阴离子 | Cl- CO32- NO3- SO42- SiO32- |
某同学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废水少许加入少量盐酸,无白色沉淀析出,但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Ⅱ.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K+ 、Cl- 、CO32- 、NO3- 、 SO42- |
B.Ⅰ中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气体的的离子方程式是CO32-+2H+=CO2↑+H2O |
C.原溶液中的K+ 、Cl- 、NO3- 存在与否无法确定 |
D.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Ba2++SO42-=BaSO4↓ |
14.
H2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H2,最理想的途径是
A.在光分解催化剂存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H2 |
B.以焦炭和水为原料制水煤气后再分离出H2 |
C.以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H2 |
D.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H2 |
15.
已知甲烷和汽油(可用C8H18表示)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CH4(g)+2O2(g)
CO2(g)+2 H2O(l) △H="-890" kJ • mol﹣1;
C8H18(l)+12.5 O2(g)
8CO2(g)+9H2O(l) △H="-5472" kJ • mol﹣1;
某学校食堂拟选用天然气作为供热燃料,下列选择依据不正确的是
CH4(g)+2O2(g)

C8H18(l)+12.5 O2(g)

某学校食堂拟选用天然气作为供热燃料,下列选择依据不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汽油和甲烷燃烧,甲烷产生的热量比汽油多,因此甲烷更高效 |
B.产生相同热量所生成的二氧化碳,汽油比甲烷多,因此甲烷更低效 |
C.甲烷含碳量低,燃烧更充分,不易积炭,不易产生CO,因此更环保 |
D.等物质的量的汽油和甲烷燃烧,汽油产生的热量比甲烷多,因此更环保 |
4.实验题- (共2题)
16.
实验室制备一硝基甲笨(主要含邻硝基甲苯和对硝基甲苯)的反应原理、实验装

实验步骤:
① 配制混酸,组装如图反应装置。取100 mL 烧杯,用10 mL 浓硫酸与30 mL 浓硝酸配
制混酸,加入恒压滴液漏斗中,把15 mL 甲苯(折合质量13.0g)加入三颈烧瓶中。
② 向室温下的甲苯中逐滴加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合均匀。
③ 在50一60℃ 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 除去混酸后,依次用蒸馏水和10% NaCO3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得到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l)配制40mL 混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如果温度超过60℃,将会有____(填物质名称)生成。
(3)分离粗产品和水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4)产品用10% NaCO3溶液洗涤之后,再用蒸馏水洗涤,检验产品是否洗干净的操作是_______
(5)为了得到更纯净的硝基苯,还须先向液体中加入_______除去水,然后蒸馏,若最终得到产品的质量为13.70g,则一硝基甲苯的产率是________。

| 密度/(g·cm-3) | 沸点/℃ | 式量 | 溶解性 |
甲苯 | 0.866 | 110.6 | 92 | 不溶于水,易溶于一硝基甲苯 |
对硝基甲苯 | 1.286 | 237.7 | 137 | 不溶于水,易溶于液态烃 |
邻硝基甲苯 | 1.162 | 222 | 137 | 不溶于水,易溶于液态烃 |
实验步骤:
① 配制混酸,组装如图反应装置。取100 mL 烧杯,用10 mL 浓硫酸与30 mL 浓硝酸配
制混酸,加入恒压滴液漏斗中,把15 mL 甲苯(折合质量13.0g)加入三颈烧瓶中。
② 向室温下的甲苯中逐滴加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合均匀。
③ 在50一60℃ 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 除去混酸后,依次用蒸馏水和10% NaCO3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得到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l)配制40mL 混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如果温度超过60℃,将会有____(填物质名称)生成。
(3)分离粗产品和水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4)产品用10% NaCO3溶液洗涤之后,再用蒸馏水洗涤,检验产品是否洗干净的操作是_______
(5)为了得到更纯净的硝基苯,还须先向液体中加入_______除去水,然后蒸馏,若最终得到产品的质量为13.70g,则一硝基甲苯的产率是________。
17.
纸质一次性饭盒涂有石蜡(高级烷烃)和CaCO3,若它们在食物中溶出过量,食用后会影响身体健康。测定石蜡或CaCO3溶出量的实验方法是:称取饭盒质量(W1),剪碎,选用适当的浸泡剂浸泡一段时间,取残渣洗涤、烘干、冷却、称重(W2)。W1-W2即物质溶出量。溶解浸泡试剂有NaCl溶液、稀醋酸、菜油可供选择。
请回答:
(1)该实验一定用不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
①烧杯 ②坩埚钳 ③酒精灯 ④集气瓶 ⑤漏斗 ⑥天平 ⑦燃烧匙
(2)为了将石蜡和碳酸钙分别溶出,选用的浸泡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请回答:
(1)该实验一定用不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
①烧杯 ②坩埚钳 ③酒精灯 ④集气瓶 ⑤漏斗 ⑥天平 ⑦燃烧匙
(2)为了将石蜡和碳酸钙分别溶出,选用的浸泡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每种残渣称重操作至少要3次 |
B.测定CaCO3溶出量时,可用过滤法得到残渣 |
C.残渣不清洗会导致溶出量测定值偏大 |
D.分离菜油与石蜡油可用蒸馏的方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计算题:(2道)
单选题:(1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