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化学板块复习测试:化学实验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84525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4

1.单选题(共4题)

1.
玻璃棒在实验中一般有三种用途:搅拌、引流和蘸取溶液,以下实验中用于搅拌的是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粗盐提纯
③银镜反应检验醛基    ④从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⑤测定溶液的pH    ⑥浓盐酸与浓氨水相遇发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⑥D.全部
2.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瓶中盛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NO2
B.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来干燥NH3
C.从A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D.瓶中装满水,B口连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A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2的体积
3.
以下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比离子大,所以碘化钾混入淀粉中可用渗析法分离
C.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氯化钾和氯化钠混合溶液的方法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直接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4.
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来提取碘:
①通足量氯气②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③加CC14振荡④过滤⑤用分液漏斗分液。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A.①→③→⑤→②→④B.②→①→③→④→⑤
C.②→④→①→③→⑤D.③→①→②→⑤→④

2.实验题(共3题)

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生成只有CuCO3一种沉淀;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Cu(OH)2一种沉淀;丙同学认为生成CuCO3和Cu(OH)2两种沉淀。(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为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II.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⑴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 →_____ → _____。
⑵装置C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⑶能证明生成物中有CuCO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若蓝色沉淀中CuCO3和Cu(OH)2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的连接,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中CuCO3组成:

⑴ 实验开始时先要将空气通过碱石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持续通入过量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⑵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克,装置B质量增加了n克,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6.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___________。
 
a
b
c
d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_____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6)有人提出,装置F中可改用足量的NaHSO3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改用NaHSO3溶液是否可行______(填“是”或“否”)。
7.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利用NaHCO3、NaCl、NH4Cl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第二步:先让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C中溶解时,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片刻后,C中出现固体。继续向C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
第三步:过滤C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NaHCO3固体。
第四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粉末,有NH4Cl晶体析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____)(____)接(____)(b)接(_____)

(2)A中常选用的固体反应物为___________;D中应选用的液体为_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步骤中必须先让________装置先发生反应。
(4)C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广口瓶内产生固体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步中分离出NH4Cl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其所得的NH4Cl晶体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和NaHCO3约占5%—8%),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NH4Cl。简要写出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