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45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8447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1

1.综合题(共2题)

1.
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科学合理的分类对于系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解决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有如图分类形式,这种分类方法层次分明、简洁直观。

①图中所示所属的分类方法为___________。
②现有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四种物质,采用下列分类标准,无法将其中两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具有还原性 B.属于氧化物 C.碳元素化合价相同   D.属于电解质
③实验室常根据物质分类的原则存放药品,某学校实验室其中的四个药品柜已经存放了如下部分药品,实验室新购进一些晶体碘,应该将它存放在________________。
药品柜
甲柜
乙柜
丙柜
丁柜
药品
乙醇、乙酸
活性炭、红磷
锌粒、铜片
氯化钠、氯化钾
 
A.甲柜    B.乙柜 C.丙柜     D. 丁柜
④“三酸(硫酸、盐酸、硝酸)”与“两碱(氢氧化钠、碳酸钠)”能发生反应。将一定量的稀硫酸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直至有少量气泡产生,此过程中共发生的离子反应有_______个。
(2)含铁元素的物质有很多,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取少量某油漆的原料Fe2O3(红棕色粉末),加人适量浓盐酸,反应后得到棕黄色溶液,取少量棕黄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再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沉淀生成,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2 mL上述棕黄色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_______色,停止加热,证明所得分散系类型的实验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融雪剂通过降低冰雪融化温度的原理融化道路上的积雪。研究发现,一般融雪剂残留物可腐蚀路面和汽车轮胎等。目前我国北方在冬季仍采用沙土和铲雪车为主,融雪剂为辅的方式清除路面冰雪,保证道路通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钙是常用融雪剂的主要成分之一,以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Na+、Mg2+、Fe3+等杂质)生产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①流程中试剂W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
②流程中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流程中操作Y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用惰性电极电解用试剂W溶解后的溶液,则电解开始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2)下列就融雪剂使用的有关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会加快冰雪的融化”是因为提高了冰点
B.“会造成绿化植物死亡”是与盐析有关
C.“会造成土壤板结贫瘠”是与物质的分解吸热有关
D.“会加快路基上铁的腐蚀”是与形成原电池有关
(3)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由NaCl、NaNO3、AlCl3、CuSO4、K2CO3中的几种物质组成。某同学设计下列过程探究其组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②若取融雪剂样品a g,通过上述探究途径得白色沉淀乙bmol,则该融雪剂中含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3.
利用化学反应规律和原理,可以计算所得产物的质量。现有(NH4)2CO3和Ca(HCO3)2的混合物若干,进行下列反应。
(1)取a g该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取ag该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若生成沉淀的质量为m g,确定m的取值范围(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5题)

4.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3CaCO3+ 2Fe3+ + 3H2O=2Fe(OH)3+3CO2↑+3Ca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分离Z中的固体与液体
B.X、Z两烧杯中的分散质相同
C.Z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液体颜色变浅
D.氯化铁溶液也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CO2
5.
实验室按照如图操作程序提纯某种物质,下列分析一定正确的是
A.操作I一定是过滤,其目的是将固液分离
B.可以提纯含少量杂质水的酒精
C.可以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
D.不能提纯含少量碳酸钙杂质的氯化钠
6.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C.整个过程中,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反应、分离”环节中,有复分解反应发生
7.
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
A.2 mol·L-1Ba(OH)2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和OH-的物质的量
B.200 mL1 mol·L-1氯化钙溶液中c(Cl-)和400mL1 mol·L-1氯化钾溶液中c(Cl-)
C.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和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D.49 g硫酸中所含氧原子数和22.4 L —氧化碳中所含氧原子数
8.
碳是构成地球生命的一种重要非金属元素,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含碳的化合物数量众多,分布极广
B. 向空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气体会形成酸雨,破坏建筑物
C. 碳单质有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如金刚石、12C、14C、C60
D. 煤、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天然气、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

4.实验题(共1题)

9.
化学实验是学习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它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学习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I .实验室欲用固体NaOH配制100 mL 1mol·L-1的NaOH溶液。
(1)配制上述溶液,下列不能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回答)。
A.烧杯  B.大试管     C.胶头滴管   D.100 mL容量瓶
(2)除上述仪器外,还一定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
(3)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从下表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下列情况使所配得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填“偏高”“ 偏低”或“不变”)
A.未洗涤溶解氢氧化钠的烧杯_________。
B.容量瓶使用前用蒸馏水洗过,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___________。
C.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将多出的液体吸出___________。
D.定容时俯视容最瓶读数___________。
II.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最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浓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甲与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
请填写下列空白,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 H2SO4____。

_____________
 

稀释(沉淀)
____________

过滤
 

_________
向④的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面浸过沉淀物,待水滤出后,再次加水洗涤,连洗几次。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