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H2 |
B.碱金属单质都是质软、电和热的良导体,焰色反应都呈现黄色 |
C.碱金属的密度都小于1g/cm3,因此碱金属单质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
D.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 |
4.
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M的原子序数之差为6 |
B.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可能为9 |
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
D.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为11 |
6.
化学试剂不变质和实验方法科学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 |
B.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
C.保存FeCl3溶液时,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 |
D.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
7.
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
D.向碘水中滴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
8.
雾霾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对燃煤进行脱硫,减少向大气排放SO2 |
B.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 |
C.为增加工业产值,大力兴建水泥厂、炼钢厂 |
D.对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 |
2.填空题- (共3题)
9.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写出元素符号: A________、F________。
(2)根据A~H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选适当的化学式或方程式填入空白处。
①单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________,还原性最强的是________。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气态氢化物水溶液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
③写出C的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元素符号: A________、F________。
(2)根据A~H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选适当的化学式或方程式填入空白处。
①单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________,还原性最强的是________。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气态氢化物水溶液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
③写出C的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0.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Z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用充满X元素的氢化物气体及少量空气的混合气体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实验结束后,则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W、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大小顺序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将W的单质通入含等物质的量FeBr2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Z和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且Z的质量分数约为70%。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用充满X元素的氢化物气体及少量空气的混合气体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实验结束后,则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W、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大小顺序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将W的单质通入含等物质的量FeBr2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Z和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且Z的质量分数约为70%。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碳族元素中C与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据如图回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用的化学试剂:B_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
(3)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如图回答:
乙同学的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写出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中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逐渐减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

据如图回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用的化学试剂:B_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
(3)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如图回答:
乙同学的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写出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中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逐渐减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
3.实验题- (共1题)
12.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氨反应,研究氨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内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上述现象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Cl2 | B.O2 |
C.CO2 | D.NO2 |
(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