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青铜(Cu-Zn)是我国最早大量使用的合金,其中锌是现代工业上常用金属。
I. 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2(不溶于水和稀酸)、21.0%的ZnO、4.5%的ZnS(不溶于水但溶于稀酸)和12.8%的CuS(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某同学用15.0 g该废催化剂为原料,以稀硫酸和H2O2为试剂,回收其中的锌和铜。

(1)浸出后的操作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2是______,第二次浸出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结晶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1.5gCuSO4·5H2O(M="250" g·mol–1),则铜的回收率为_______。
II.锌的化学性质与铝相似,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而氢氧化锌能溶于氨水,生成Zn(NH3)42+。回答下列问题:
(5)Al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Zn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不可鉴别的是____________。
①硫酸铝和氢氧化钠 ②硫酸铝和氨水 ③硫酸锌和氢氧化钠 ④硫酸锌和氨水
I. 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2(不溶于水和稀酸)、21.0%的ZnO、4.5%的ZnS(不溶于水但溶于稀酸)和12.8%的CuS(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某同学用15.0 g该废催化剂为原料,以稀硫酸和H2O2为试剂,回收其中的锌和铜。

(1)浸出后的操作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2是______,第二次浸出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结晶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1.5gCuSO4·5H2O(M="250" g·mol–1),则铜的回收率为_______。
II.锌的化学性质与铝相似,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而氢氧化锌能溶于氨水,生成Zn(NH3)42+。回答下列问题:
(5)Al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Zn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不可鉴别的是____________。
①硫酸铝和氢氧化钠 ②硫酸铝和氨水 ③硫酸锌和氢氧化钠 ④硫酸锌和氨水
2.
已知:某废水中可能含有H+、NH4+、Fe3+、Al3+、Mg2+、Na+、NO3-、CO32-、SO42-中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分别取废水样品100 mL,进行了三组实验,其操作和有关图像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3组实验可以分析废水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③图像中沉淀达到最大量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像,在原溶液中c(NH4+)与c(Al3+)的比值为________,所得沉淀的最大质量是____g。
(4)若通过实验确定原废水中c(Na+)="0.14" mol·L-1,c(NO3-)=____________ mol·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3组实验可以分析废水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③图像中沉淀达到最大量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像,在原溶液中c(NH4+)与c(Al3+)的比值为________,所得沉淀的最大质量是____g。
(4)若通过实验确定原废水中c(Na+)="0.14" mol·L-1,c(NO3-)=____________ mol·L-1。
2.单选题- (共7题)
3.
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若蒸馏过程中发现忘记加沸石,应冷却后再加入沸石,重新加热蒸馏 |
B.用苯萃取碘水后,先将碘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从上口放水 |
C.容量瓶、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使用前均需要验漏 |
D.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
5.
用如图浓硫酸配制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需要配制200mL1.00 mol·L –1的稀硫酸,通过计算后,用10mL量筒量取9.20mL浓硫酸 |
B.浓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冷却,所得溶液的浓度大于9.2 mol·L –1 |
C.若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后,应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液体 |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
6.
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无需其他试剂即可鉴别:稀盐酸与Na2CO3溶液 |
B.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aCl2溶液 |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无色溶液 |
D.用NaOH溶液一次性鉴别:MgCl2、AlCl3、CuCl2、FeCl2和FeCl3五瓶盐溶液 |
7.
下列有关鉴定和除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若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B.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C.镁粉中混有少量Al粉,可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
D.Cu 粉中含有的少量杂质 Fe ,可加入 FeCl3溶液除去 |
8.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实 验 | 现 象 | 结 论 |
A. | 将酸性高锰酸钾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 酸性高锰酸钾将Fe氧化为Fe3+ |
B. | 将铜粉加入1.0 mol·L –1 FeCl3溶液 | 固体溶解,溶液渐变蓝 | 金属铁比铜活泼 |
C. |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
D. | 将少量FeCl3固体加入Mg(OH)2悬浊液中 | 白色的悬浊液逐渐变成红褐色 | Fe(OH)3比Mg(OH)2溶解度更小 |
A. A B. B C. C D.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