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硝酸和废铜屑(含Cu和CuO)作为原料制备硝酸铜,设计的流程如下:

(1)某次实验使用了废铜屑共24g,用一定浓度的硝酸100mL完全溶解这些废铜屑时,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B气体6.72L(其中NO2 和NO的体积比为2∶1)。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废铜屑中铜和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
②若测得溶液A中H+的浓度为1mol·L-1,则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假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2)上述制备方案中产生的气体B,既造成原料的浪费,也污染了环境。请你设计方案解决上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某次实验使用了废铜屑共24g,用一定浓度的硝酸100mL完全溶解这些废铜屑时,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B气体6.72L(其中NO2 和NO的体积比为2∶1)。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废铜屑中铜和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
②若测得溶液A中H+的浓度为1mol·L-1,则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假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2)上述制备方案中产生的气体B,既造成原料的浪费,也污染了环境。请你设计方案解决上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7题)
3.
下列实验操作或数据合理的是
A.工业上常用热还原法冶炼铁和钠 |
B.用NaOH溶液能一次鉴别分别含有Mg2+、Cu2+、和Na+的三种盐溶液 |
C.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可溶物的操作步骤: 溶解→过滤→蒸馏 |
D.量取16.80mLNa2CO3溶液可选用规格为20mL的量筒 |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4+ |
B.某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一定有Fe2+ |
C.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
D.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说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
5.
为了探究FeSO4和Cu(NO3)2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现设计如下流程: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n=0.02 | B.m=3.2 |
C.V=2240 | D.原混合物中FeSO4的质量分数约为89% |
6.
有a、b、c、d、e五种气体,进行如表所示的四组实验。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可判断出a、b、c、d、e依次可能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a和b混合 | 气体变成红棕色 |
(2)c和d混合 | 产生白烟 |
(3)c和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 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溶液 |
(4)b和e分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 | 都产生淡黄色沉淀 |
A.O2、NO、HCl、NH3、CO2 | B.O2、NO、NH3、HCl、SO2 |
C.NO、O2、NH3、HCl、SO2 | D.HCl、CO2、NH3、H2S、SO2 |
7.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SiO2可用来制造半导体元件 ②SO2 可用于漂白纸浆和干果防腐剂
③Al(OH)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④SiO2、Na2CO3和CaCO3可用于制玻璃
⑤Na2O2 可用作潜水艇O2 来源 ⑥K2FeO4可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和净化
⑦NaOH溶液用于雕刻玻璃上的纹饰 ⑧Na2SiO3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①SiO2可用来制造半导体元件 ②SO2 可用于漂白纸浆和干果防腐剂
③Al(OH)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④SiO2、Na2CO3和CaCO3可用于制玻璃
⑤Na2O2 可用作潜水艇O2 来源 ⑥K2FeO4可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和净化
⑦NaOH溶液用于雕刻玻璃上的纹饰 ⑧Na2SiO3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A.7个 | B.6个 | C.5个 | D.4个 |
8.
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
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根据以上流程,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根据以上流程,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方案甲采用蒸馏法不合理主要由于碘易升华,会导致碘的损失 |
B.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为液体分上下两层,上层呈紫红色 |
C.步骤Y中,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
D.步骤Y的目的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
3.实验题- (共2题)
9.
欲提纯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固体,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

请根据操作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在加热时应选择_________盛装混合物(填仪器名称)。
(2)进行操作②后,判断SO42-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
(3)操作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4)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_。
(5)实验室进行操作⑤的具体步骤是_________。
(6)某同学欲用制得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L0.2mol·L-1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NaCl溶液时需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__。
②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__(请填序号)。

请根据操作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在加热时应选择_________盛装混合物(填仪器名称)。
(2)进行操作②后,判断SO42-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
(3)操作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4)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_。
(5)实验室进行操作⑤的具体步骤是_________。
(6)某同学欲用制得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L0.2mol·L-1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NaCl溶液时需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__。
②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__(请填序号)。
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B.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
C.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 |
D.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 |
1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NO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设计了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由此确定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甲同学的推断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推断,他观察到图甲装置圆底烧瓶中的气体不是无色。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为:
①在大试管中放入适量石灰石,加入过量稀硝酸;
②待石灰石反应完全,将铜丝浸入过量的稀硝酸中;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试管中气体始终为无色,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④待集气瓶充满气体后从水槽中取出,敞口正放在桌面上,观察到瓶口气体颜色有变化,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瓶口气体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过量的铜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20%的稀硫酸,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编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还原剂 b.氧化剂
c.酸化 d.提供热能

(1)甲同学设计了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由此确定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甲同学的推断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推断,他观察到图甲装置圆底烧瓶中的气体不是无色。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为:
①在大试管中放入适量石灰石,加入过量稀硝酸;
②待石灰石反应完全,将铜丝浸入过量的稀硝酸中;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试管中气体始终为无色,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④待集气瓶充满气体后从水槽中取出,敞口正放在桌面上,观察到瓶口气体颜色有变化,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瓶口气体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过量的铜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20%的稀硫酸,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编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还原剂 b.氧化剂
c.酸化 d.提供热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7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