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题)
1.
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而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6毫升 | B.小于6毫升 | C.等于6毫升 |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
2.
下列有关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可用乙醇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
B.水的沸点为100℃,乙醇的沸点为78.5℃,所以用加热蒸发的方法使含水乙醇变为无水乙醇 |
C.由于汽油和水不互溶,因此可用分液的方法将二者分离 |
D.将含少量HCl的CO2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可以除去HCl气体。 |
2.填空题- (共1题)
3.
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l)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①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④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l)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硝酸钾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
氢氧化钙 | 0.19 | 0.17 | 0.14 | 0.12 | 0.09 | 0.08 |
①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④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3.实验题- (共1题)
4.
设计方案是实验探究的保证,感悟方法是探究的根本目的。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分析)从组成上看,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_______(填符号),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解离出的Na+和Ca2+不同,所以性质也有不同。设计实验时可加入能解离出CO32﹣的试剂利用CO32﹣与Ca2+结合产生白色沉淀这一特殊现象予以检验。
(设计方案并实验)
写出上述方案中出现白色沉淀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感悟)在检验物质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和______。据此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实验二: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某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实验中,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
(2)小晶同学通过上述实验推知: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3)为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小燕对沉淀C进行实验。
(4)小虎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还要物质不能确认其是否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要确认,只需将上述实验方案中所加的一种试剂改为_______即可。
(方法感悟)若其他物质的存在对所检验的物质有干扰时,可先将干扰物质转化,再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一: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分析)从组成上看,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_______(填符号),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解离出的Na+和Ca2+不同,所以性质也有不同。设计实验时可加入能解离出CO32﹣的试剂利用CO32﹣与Ca2+结合产生白色沉淀这一特殊现象予以检验。
(设计方案并实验)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方案一 |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 | 出现白色沉淀 |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
方案二 |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_________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写出上述方案中出现白色沉淀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感悟)在检验物质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和______。据此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实验二: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某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实验中,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
(2)小晶同学通过上述实验推知: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3)为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小燕对沉淀C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沉淀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_________。 | 有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消失。 | 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 ________。 |
(4)小虎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还要物质不能确认其是否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要确认,只需将上述实验方案中所加的一种试剂改为_______即可。
(方法感悟)若其他物质的存在对所检验的物质有干扰时,可先将干扰物质转化,再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