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只用一种试剂或操作,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试剂或操作的名称、方法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Fe2O3(Al2O3)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Fe2O3[Fe(OH)3]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FeSO4溶液(CuSO4)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4)FeCl3溶液(FeCl2)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1)Fe2O3(Al2O3)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Fe2O3[Fe(OH)3]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FeSO4溶液(CuSO4)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4)FeCl3溶液(FeCl2)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5题)
2.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杂质) | 试剂 |
A | Al2O3(SiO2) | NaOH溶液 |
B | CO2(SO2) | Na2CO3溶液 |
C | FeCl2溶液(FeCl3) | Fe粉 |
D | NaHCO3溶液(Na2CO3) | Ca(OH)2溶液 |
A.A | B.B | C.C | D.D |
3.
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除去铁粉中的铜粉,加入足量浓硫酸加热反应后进行过滤
B.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NaOH溶液和Al2(SO4)3溶液
C.制备Fe(OH)3胶体时,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沸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A.除去铁粉中的铜粉,加入足量浓硫酸加热反应后进行过滤
B.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NaOH溶液和Al2(SO4)3溶液
C.制备Fe(OH)3胶体时,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沸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4.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①中的物质 | ②中的物质 | 预测①中现象 |
A | 淀粉碘化钾溶液 | 浓硝酸 | 无明显现象 |
B | 酚酞溶液 | 浓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C | 氯化铝溶液 | 浓氨水 | 有白色沉淀 |
D | 湿润红纸条 | 饱和氯水 | 红纸条褪色 |
A.A | B.B | C.C | D.D |
5.
溴、碘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有“海洋元素”的美称。海水中的碘富集在海藻中,我国海带产量居世界第一,除供食用外,大量用于制碘。提取碘的途径如下所示:
干海带
海带灰
水溶液

―→碘单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干海带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碘元素在海水中也有游离态存在 | B.在提取的过程中用的氧化剂可以是H2O2 |
C.操作A是结晶或重结晶 | D.B是提纯操作,常用蒸馏或分馏 |
6.
通过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将CO2转化为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产品(如图所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减排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2经催化分解为C、CO、O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可用热分解的方法
C.过氧化尿素和S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原理相同
D.由CO2和H2合成甲醇,原子利用率达100%

A.CO2经催化分解为C、CO、O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可用热分解的方法
C.过氧化尿素和S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原理相同
D.由CO2和H2合成甲醇,原子利用率达100%
3.解答题- (共2题)
7.
以下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3O4、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字母) a.Fe b.FeO c.Fe2O3 d.Fe3O4
(2)酸浸、过滤后滤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检验其中较低价态的阳离子所用试剂为________(填化学式)。煅烧FeCO3生成产品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已知几种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产品Ⅱ的化学式为_______,为了获得产品Ⅱ,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KCl溶液后,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4)进一步提纯产品Ⅱ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IV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字母) a.Fe b.FeO c.Fe2O3 d.Fe3O4
(2)酸浸、过滤后滤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检验其中较低价态的阳离子所用试剂为________(填化学式)。煅烧FeCO3生成产品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已知几种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产品Ⅱ的化学式为_______,为了获得产品Ⅱ,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KCl溶液后,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4)进一步提纯产品Ⅱ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IV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8.
我国化学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 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________________,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__。
(2) 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4) 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________(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_________。
(a) 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 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 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1) 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________________,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__。
(2) 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4) 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________(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_________。
(a) 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 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 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4.实验题- (共1题)
9.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为了验证甲、乙两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且该反应装置已略去):
试回答:

(1)上述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
(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不可少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
(4)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5)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C中______,D中______。如果撤去装置B,是否还能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含有氢气?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回答:

(1)上述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
(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不可少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
(4)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5)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C中______,D中______。如果撤去装置B,是否还能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含有氢气?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