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结晶后的母液(含少量杂质Fe3+)生产重铬酸钾 (K2Cr2O7),其工艺流程及相关物质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向Na2Cr2O7母液中加碱液调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冷却结晶析出大量K2Cr2O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A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用热水洗涤固体A,回收的洗涤液转移到母液___________(填“I”“Ⅱ”或“Ⅲ”)中,既能提高产率又可使能耗降低。
(4)测定产品中K2Cr2O7含量的方法如下:称取产品试样2.500 g 配成250 mL溶液,用移液管取出25.00 mL于碘量瓶中,加入10 mL 2 mol·L-l H2SO4溶液和足量KI溶液(铬的还原产物为Cr3+),放置于暗处5 min,然后加入100 mL蒸馏水、3 mL 淀粉指示剂,用0.1200 mol·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已知I2+ 2S2O32-=2I-+S4O62-)。
①酸性溶液中KI 与K2Cr2O7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中共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40.00 mL,则所得产品中重铬酸钾的纯度为__________%( 保留2 位小数,设整个过程中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


(1)向Na2Cr2O7母液中加碱液调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冷却结晶析出大量K2Cr2O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A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用热水洗涤固体A,回收的洗涤液转移到母液___________(填“I”“Ⅱ”或“Ⅲ”)中,既能提高产率又可使能耗降低。
(4)测定产品中K2Cr2O7含量的方法如下:称取产品试样2.500 g 配成250 mL溶液,用移液管取出25.00 mL于碘量瓶中,加入10 mL 2 mol·L-l H2SO4溶液和足量KI溶液(铬的还原产物为Cr3+),放置于暗处5 min,然后加入100 mL蒸馏水、3 mL 淀粉指示剂,用0.1200 mol·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已知I2+ 2S2O32-=2I-+S4O62-)。
①酸性溶液中KI 与K2Cr2O7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中共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40.00 mL,则所得产品中重铬酸钾的纯度为__________%( 保留2 位小数,设整个过程中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
2.
纯碱(Na2CO3)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以下是实验室模拟制碱原理制取Na2CO3的流程图。

已知: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CO2后发生的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回答以下问题:
(1)粗盐中含有的杂质离子有Ca2+、Mg2+、SO42-等。精制除杂的步骤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填字母编号)。
a.粗盐溶解,滤去沉渣 b.加入盐酸调pH c.加入Ba(OH)2溶液d.加入Na2CO3溶液 e.过滤
(2)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_______,后通入________
制得的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方案一:把一定质量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计算。
(3)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33.4g;
③准确称得6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
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35.6g。

(4)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已知: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CO2后发生的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回答以下问题:
(1)粗盐中含有的杂质离子有Ca2+、Mg2+、SO42-等。精制除杂的步骤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填字母编号)。
a.粗盐溶解,滤去沉渣 b.加入盐酸调pH c.加入Ba(OH)2溶液d.加入Na2CO3溶液 e.过滤
(2)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_______,后通入________
制得的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方案一:把一定质量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计算。
(3)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33.4g;
③准确称得6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
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35.6g。

(4)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单选题- (共7题)
3.
下列配制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配制FeSO4溶液制备Fe(OH)2,需要把蒸馏水煮沸除去氧气后,再溶解配制FeSO4溶液 |
B.配制480 mL 0.1 mol·L-1的CuSO4溶液,需称量8 g CuSO4固体 |
C.配制FeCl3溶液时,先把FeCl3固体溶于浓盐酸然后再加水稀释 |
D.配制1 mol·L-1NaOH溶液时,称量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到刻度线 |
4.
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 碳酸氢钠药片![]() | ![]() | ![]() |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
A.A | B.B | C.C | D.D |
5.
下列有关混合物分离方法和原理分析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方法 | 实验原理 |
A | 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 铝粉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铁粉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B | 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铁: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 铜能将Fe3+还原成Fe2+,铜与Fe2+不反应 |
C | 过氧化钠中混有氧化钠:在空气中灼烧固体 | 氧化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 |
D | 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镁:加入足量氢氧化铝,过滤 | 氯化镁水解生成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促进Mg2+完全水解 |
A.A | B.B | C.C | D.D |
6.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①中物质 | ②中物质 | 预测②中的现象 |
A. | 稀盐酸 |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 立即产生气泡 |
B. | 浓硝酸 |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 产生红棕色气体 |
C. | 氯化铝溶液 | 浓氢氧化钠溶液 |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
D. | 草酸溶液 |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 溶液逐渐褪色 |
A. A B. B C. C D. D
7.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
B.将适量的铜、锌熔合成合金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
C.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
D.硝酸型酸雨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 |
8.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设计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目的 | 古代文献 | 说明 |
A | 使用 | 《周礼》:“煤饼烧蛎房(牡蛎壳)成灰”,蔡伦造纸用此“灰”溶于水沤浸树皮脱胶。 | “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
B | 鉴别 | 《新修本草》:硝石“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用于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 利用焰色反应 |
C | 浸出 | 《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 提取青蒿素中的纤维素 |
D | 性质 | 《本草纲目》:“(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机诸药者”。 | 利用KNO3的氧化性 |
A.A | B.B | C.C | D.D |
9.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 B.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 |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 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
3.选择题- (共5题)
4.实验题- (共2题)
15.
过氧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温度在350℃以上容易分解。利用反应Ca(s)+O2=CaO2(s),在纯氧条件下,制取CaO2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装置D中盛有的液体是浓硫酸,其作用一 :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
(3)仪器安装后应进行的实验操作:
a.通入氧气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入药品 d.停止通氧气 e.点燃酒精灯 f.熄灭酒精灯 g.冷 却至室温,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
(4)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钙(Ca3N2),同时可能生成过氧化钙。请利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检验钙的燃烧产物中是否含有过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说明现象和结论)(限选试剂:酸化的FeCl2溶液、KSCN溶液、稀硝酸)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装置D中盛有的液体是浓硫酸,其作用一 :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
(3)仪器安装后应进行的实验操作:
a.通入氧气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入药品 d.停止通氧气 e.点燃酒精灯 f.熄灭酒精灯 g.冷 却至室温,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
(4)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钙(Ca3N2),同时可能生成过氧化钙。请利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检验钙的燃烧产物中是否含有过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说明现象和结论)(限选试剂:酸化的FeCl2溶液、KSCN溶液、稀硝酸)
1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进行了下列实验:
(1)若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__________。
A.水 B.泡沫灭火剂 C.干沙土 D.二氧化碳
(2)该小组同学对管壁的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讨论并提出假设:
Ⅰ.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 Ⅱ.白色物质可能是Na2CO3; Ⅲ.白色物质还可能是__________
(3)为确定该白色物质的成分,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__________成立。
②该白色物质的水溶液pH>7,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每生成1mol氧化产物,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
操作过程 | 实验现象 |
将干燥纯净的CO2缓缓通过放有钠的干燥玻璃管(已排尽空气)中,加热 | 钠燃烧,火焰为黄色 |
反应后冷却 | 管壁附有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 |
(1)若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__________。
A.水 B.泡沫灭火剂 C.干沙土 D.二氧化碳
(2)该小组同学对管壁的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讨论并提出假设:
Ⅰ.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 Ⅱ.白色物质可能是Na2CO3; Ⅲ.白色物质还可能是__________
(3)为确定该白色物质的成分,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过量的CaC1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①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__________成立。
②该白色物质的水溶液pH>7,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每生成1mol氧化产物,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