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1)标准状况下,3.4gNH3与________LCO气体所含有电子数相同。
(2)0.2L0.5mol·L-1Al2(SO4)3溶液和0.5L0.5mol·L-1Na2SO4溶液,所含SO42-离子浓度之比为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NH3 与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0.75g/L,则 NH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4)配制 100mL 2mol/L 的 H2SO4溶液,取配制后的溶液 20mL,加入足量的锌,生成标况下氢气的体积为_____L。
(5)已知 16g A 和 20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0.04mol C 和 32g D,则 C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
(2)0.2L0.5mol·L-1Al2(SO4)3溶液和0.5L0.5mol·L-1Na2SO4溶液,所含SO42-离子浓度之比为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NH3 与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0.75g/L,则 NH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4)配制 100mL 2mol/L 的 H2SO4溶液,取配制后的溶液 20mL,加入足量的锌,生成标况下氢气的体积为_____L。
(5)已知 16g A 和 20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0.04mol C 和 32g D,则 C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
2.
(1)某混合溶液中只含有下列几种离子(不考虑水的电离):Na+、Mg2+、Al3+、Cl-、SO42-,若Na+、Mg2+、Cl-、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 0.2 mol/L、0.25 mol/L、0.5 mol/L、0.25mol/L,则 c(Al3+)=________ 。
(2) 某物质 A 加热时按化学方程式 2A═2B+C+3D 分解,产物均为气体,测得由生成物组成的混合物气体对 H2的相对密度为 20,则反应物 A 的摩尔质量为_____ 。
(3)在标准状况下,将 VL A 气体(摩尔质量为 Mg/mol)溶于 0.1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1
(4)生态农业涉及农家肥料的综合利用.某种肥料经发酵得到一种含有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的混合气体 8.96L(标准状况).该气体通过盛有红色 CuO 粉末的硬质玻璃管,发生的反应为:CH4+4CuO
CO2↑+2H2O↑+4Cu,.当甲烷完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减轻了 4.8g。将反应后气体通入 2L 0.1mol/L 的澄清 Ca(OH)2溶液,充分吸收,生成沉淀 10g.求:
①原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标准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的气体中 C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确定铬钾矾 xK2SO4·yCr2(SO4)3·zH2O的分子式,配成含此物质 31.28g 的溶液 400mL,取 200mL 的溶液加入 1mol/L 的Ba(NO3)2溶液 100mL,生成沉淀,过滤后滤液中加入 0.1mol/L H2SO4 溶液,消耗 200mL 硫酸时沉淀恰好完全,用过量氨水处理剩余的 200mL 溶液,生成 Cr(OH)3沉淀 4.12g,试确定 x、y、z 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物质 A 加热时按化学方程式 2A═2B+C+3D 分解,产物均为气体,测得由生成物组成的混合物气体对 H2的相对密度为 20,则反应物 A 的摩尔质量为_____ 。
(3)在标准状况下,将 VL A 气体(摩尔质量为 Mg/mol)溶于 0.1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1
A.1000Vρ/(MV+22400)mol·L-1 | B.Vρ/(MV+22400)mol·L-1 |
C.100VρM/(MV+22400)mol·L-1 | D.MV/22.4(V+0.1) ρmol·L-1 |

①原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标准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的气体中 C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确定铬钾矾 xK2SO4·yCr2(SO4)3·zH2O的分子式,配成含此物质 31.28g 的溶液 400mL,取 200mL 的溶液加入 1mol/L 的Ba(NO3)2溶液 100mL,生成沉淀,过滤后滤液中加入 0.1mol/L H2SO4 溶液,消耗 200mL 硫酸时沉淀恰好完全,用过量氨水处理剩余的 200mL 溶液,生成 Cr(OH)3沉淀 4.12g,试确定 x、y、z 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8题)
4.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①用图 1所示装置从 Fe(OH)3胶体中过滤出 Fe(OH)3 胶粒
②用图 2所示装置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
③用图 3所示装置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四氯化碳
④用图 4所示装置从 C2H5OH 与苯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苯
⑤用图 5 装置灼烧海带


①用图 1所示装置从 Fe(OH)3胶体中过滤出 Fe(OH)3 胶粒
②用图 2所示装置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
③用图 3所示装置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四氯化碳
④用图 4所示装置从 C2H5OH 与苯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苯
⑤用图 5 装置灼烧海带
A.①②⑤ | B.②③④⑤ | C.②⑤ | D.①③④ |
5.
某 KCl 样品中含有少量 K2CO3、K2SO4 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 KCl,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搅拌、过滤,再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过滤操作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 |
B.试剂Ⅰ为 BaCl2 溶液 |
C.上图过程须经 2 次过滤 |
D.步骤③目的是除去 Ba2+ |
6.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过滤、蒸发、溶解、蒸馏、萃取实验操作中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过滤、蒸发、溶解 |
B.200ml 0.25mol/L HCl 溶液与 100ml 0.5mol/L NaCl 溶液所含的 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
C.将 5mol/L 的 Mg(NO3)2溶液 a ml 稀释至 b ml,稀释后溶液中 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0a/b mol/L |
D.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时,溶解后未冷却至室温就进行后续正常操作,则造成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
7.
根据下列各题所给出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通入标准状况下 HCl 气体 11.2L,可使 1 L 浓度为 0.5mol/L 的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到 1mol/L |
B.在 10%的 NaOH 溶液中,平均每 9 个水分子溶有 1 个 OH- |
C.将 10g 碳酸钙粉末加水配成 100ml 溶液,CaCO3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 |
D.4g NaOH 溶解在 10mL 水中,再稀释成 1L,从中取 1mL,这 1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mol/L |
8.
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若蒸馏过程中发现忘记加沸石,应冷却后再加入沸石,重新加热蒸馏 |
B.用苯萃取碘水后,先将碘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从上口放水 |
C.容量瓶、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使用前均需要验漏 |
D.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
9.
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
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特性 |
C.《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蒸馏 |
D.《肘后备急方》中“青蒿-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
10.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滴加BaCl2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42— |
B |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 下层溶液显紫色 | 原溶液中有I- |
C |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有Na+、无K+ |
D |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原溶液中无NH4+ |
A.A | B.B | C.C | D.D |
3.填空题- (共2题)
11.
(1)现有下列 11 种物质:
①纯碱 ②Mn2O7 ③硫酸 ④CaO ⑤CO2 ⑥Na2CO3
⑦CuSO4·5H2O ⑧SO2 ⑨Na2O2 ⑩CO ⑪NO2
其中属于正盐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胶体的实验中:
①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将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形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负极橘红色加深,证明Sb2S3胶粒带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①纯碱 ②Mn2O7 ③硫酸 ④CaO ⑤CO2 ⑥Na2CO3
⑦CuSO4·5H2O ⑧SO2 ⑨Na2O2 ⑩CO ⑪NO2
其中属于正盐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胶体的实验中:
①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将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形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负极橘红色加深,证明Sb2S3胶粒带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杂质不要求回收),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a.蒸馏 b.萃取 c.加适量水、过滤 d.分液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过滤 g.蒸发结晶
(1)氯化钾粉末中混有少量碳酸钾___________
(2)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 76.75℃)和甲苯(沸点为 110.6℃)________
(3)分离植物油和水________
(4)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_________
a.蒸馏 b.萃取 c.加适量水、过滤 d.分液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过滤 g.蒸发结晶
(1)氯化钾粉末中混有少量碳酸钾___________
(2)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 76.75℃)和甲苯(沸点为 110.6℃)________
(3)分离植物油和水________
(4)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_________
4.实验题- (共1题)
13.
I.用 98%的浓硫酸(ρ=1.84g/cm3)配制 1mol/L 稀硫酸 480mL.
(1)实验中应选用的玻璃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填仪器名称)
(2)实验操作:
a.用量筒量取 98%的浓硫酸;
b.将稀释后的浓硫酸转移到容量瓶中;
c.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d.在小烧杯内稀释浓硫酸,稀释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e.向容量瓶中直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1~2cm 处; f.盖上容量瓶瓶塞,摇匀,装瓶,贴标签;g.用胶头滴管小心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3)实验分析:
①步骤 a 中应该取浓硫酸______ mL;
②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填序号).
③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有_____ (填字母符号)
A. 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
B. 取用敞口放置过长时间的浓硫酸
C.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还剩有少量水
D. 量取浓硫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两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E. 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
II.某实验小组拟用小颗粒状铝硅合金与足量稀硫酸的反应(已知硅与稀硫酸不反应),测定通常状况(20℃, 101K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1)该小组同学必须选用的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A、_____.
(2)实验开始时,测量实验中生成 H2 的体积除了上下移动量筒使液面与广口瓶相平,平视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外,还要注意_____ 。
(3)实验中准确测得 3 个数据:实验前铝硅合金的质量 m1g,实验后残留固体的质量 m2g,实验后量筒中液面读数为 V mL,则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 Vm= _____L/mol。
(1)实验中应选用的玻璃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填仪器名称)
(2)实验操作:
a.用量筒量取 98%的浓硫酸;
b.将稀释后的浓硫酸转移到容量瓶中;
c.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d.在小烧杯内稀释浓硫酸,稀释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e.向容量瓶中直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1~2cm 处; f.盖上容量瓶瓶塞,摇匀,装瓶,贴标签;g.用胶头滴管小心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3)实验分析:
①步骤 a 中应该取浓硫酸______ mL;
②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填序号).
③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有_____ (填字母符号)
A. 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
B. 取用敞口放置过长时间的浓硫酸
C.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还剩有少量水
D. 量取浓硫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两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E. 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
II.某实验小组拟用小颗粒状铝硅合金与足量稀硫酸的反应(已知硅与稀硫酸不反应),测定通常状况(20℃, 101K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1)该小组同学必须选用的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A、_____.
(2)实验开始时,测量实验中生成 H2 的体积除了上下移动量筒使液面与广口瓶相平,平视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外,还要注意_____ 。
(3)实验中准确测得 3 个数据:实验前铝硅合金的质量 m1g,实验后残留固体的质量 m2g,实验后量筒中液面读数为 V mL,则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 Vm= _____L/mol。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