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2.
做化学实验时,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和环保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打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
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
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
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
A | KCl溶液 | I2 | 加热,升华 |
B | KNO3 | K2SO4 | BaCl2溶液,过滤 |
C | Cu | CuO | 稀硫酸,过滤 |
D | CaCO3 | CaO | 盐酸,过滤 |
A.A | B.B | C.C | D.D |
4.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
B.加入稀硝酸后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一定有SO42- |
C.分别含有Ba2+、CO32-和Na+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H2SO4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 |
D.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不消失,一定有Cl- |
5.
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A | 配制稀硫酸 |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
B |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 | 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
C | 制备Fe(OH)3胶体 | 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加热煮沸 |
D |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后,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
A.A | B.B | C.C | D.D |
6.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2.实验题- (共1题)
7.
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CaCl2溶液和淀粉胶体,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从中提纯出NaCl晶体。相应的实验过程如下: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写化学式):
试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试剂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①是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提纯。
操作①的实验结果:淀粉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SO42-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请用实验证明上述结果,完成下表(可不填满,也可增加)______:
限选试剂:1mol/L AgNO3溶液、1mol/L BaCl2溶液、1mol/L Ba(NO3)2溶液、碘水、稀盐酸、稀硝酸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写化学式):
试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试剂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①是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提纯。
操作①的实验结果:淀粉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SO42-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请用实验证明上述结果,完成下表(可不填满,也可增加)______:
限选试剂:1mol/L AgNO3溶液、1mol/L BaCl2溶液、1mol/L Ba(NO3)2溶液、碘水、稀盐酸、稀硝酸
编号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 | | |
② |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