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下面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9 g·cm-3
HCl的质量分数:36.5%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 mol·L-1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括号内填A表示“偏大”、填B表示“偏小”、填C表示“无影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____)
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____)
(4)①假设该同学成功配制了0.400 mol·L-1的盐酸,他又用该盐酸中和含0.4 g NaOH的NaOH溶液,则该同学需取________mL盐酸。
②假设该同学用新配制的盐酸中和含0.4 g NaOH的NaOH溶液,发现比①中所求体积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浓盐酸挥发,浓度不足
B.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
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盐酸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9 g·cm-3
HCl的质量分数:36.5%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 mol·L-1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括号内填A表示“偏大”、填B表示“偏小”、填C表示“无影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____)
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____)
(4)①假设该同学成功配制了0.400 mol·L-1的盐酸,他又用该盐酸中和含0.4 g NaOH的NaOH溶液,则该同学需取________mL盐酸。
②假设该同学用新配制的盐酸中和含0.4 g NaOH的NaOH溶液,发现比①中所求体积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浓盐酸挥发,浓度不足
B.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
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反应原理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3.
物质A~E均含同种元素,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C为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它们可发生如下图所表示的反应(除A~E外的其他物质已略去):

(1)写出相应物质的类别:
(2)在以上反应中(用序号填空):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和⑦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相应物质的类别:
物质 | B | C | D |
类别 | ___ | ______ | ____ |
(2)在以上反应中(用序号填空):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和⑦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3题)
4.
配制250 mL、0.10 mol·L-1的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是( )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
B.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C.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足了所缺的水 |
5.
“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A. | B. | C. | D. |
![]() | ![]() | ![]() | ![]() |
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 | 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 | 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 | 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
A. A B. B C. C D.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