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是化学反应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下列制备硫酸铜方案中,可行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加热条件下,用铜粉和稀硫酸反应 |
B.加热条件下,用铜粉与浓硫酸反应 |
C.先灼烧铜粉,再将其与稀硫酸反应 |
D.常温条件下,用铜粉与硫酸亚铁反应 |
2.
对分别盛有不同无色溶液①②③④四支试管进行如下操作,现象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①中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HCl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42- |
B | 向②(盛KI−淀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 | 溶液变蓝色 | Cl2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C | 向③中溶液先滴加H2O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原溶液中含有Fe2+ |
D | 向④中滴加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变蓝 | 原溶液中有NH4+ |
A.A | B.B | C.C | D.D |
3.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
B.在冶金工业上,金属Mg常用于做还原剂和脱氧剂 |
C.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开发新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 |
D.常温下浓硝酸与铁发生钝化现象,可用铁制容器装运浓硝酸 |
4.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化学物质)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B.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操纵原子和分子 |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
D.化学科学只能认识分子 |
2.实验题- (共1题)
5.
氨与硝酸都是氮的重要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制取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选择上图装置组装一套实验装置来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i(按气流方向,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③可用如右装置进行氨的喷泉实验,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______。
(2)如图所示,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

①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物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在400℃左右且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可用氨将一氧化氮还原为无色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制取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选择上图装置组装一套实验装置来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i(按气流方向,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③可用如右装置进行氨的喷泉实验,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______。
(2)如图所示,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

①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物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在400℃左右且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可用氨将一氧化氮还原为无色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