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三区一县”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联合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28330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3

1.单选题(共7题)

1.
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实验时,将水倒入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C.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D.制取蒸馏水时,蒸馏烧瓶底部垫石棉网加热
2.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蒸发皿B.分液漏斗
C.坩埚D.冷凝管
3.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将Cu片放入FeCl3溶液中
溶液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铁比铜金属性强
B
将一片铝箔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下来
铝箔表面有致密Al2O3薄膜,且A12O3熔点高于Al
C
向新收集的酸雨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酸雨中一定含有SO42-
D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Na2O2没有变质
 
A.AB.BC.CD.D
4.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少量纯净的 CO2气体
B.验证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C.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D.制备Fe(OH)2并能保证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
5.
无色的混合气体甲中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气体甲经过下图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可能为( )  
A.NH3、NO2、N2B.NH3、NO、CO2
C.NH3、NO2、CO2D.NO、CO2、N2
6.
以氧化铝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铝,最好的方法是( )
A.将氧化铝溶于水
B.将氧化铝先溶于盐酸中,之后滴加氨水。
C.将氧化铝溶于盐酸,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将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之后滴加盐酸。
7.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导致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和液面
B.容量瓶中原有少量的蒸馏水
C.移液时,不慎将液体流到瓶外
D.容量瓶盛过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涤

2.填空题(共1题)

8.
(1)由蒸发海水制得的粗盐中常含有Na2SO4、CaCl2和MgCl2等杂质,在食盐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杂质除去。请回答:
Na2SO4、CaCl2和MgCl2在溶液中能形成Na+、Ca2+、Mg2+、SO42、和Cl五种离子。要除去其中的Mg2+,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检验其中的SO4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2)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除去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除去CO2气体中少量HCl,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题(共1题)

9.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Cl2中混有的HCl,可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洗气瓶。
(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