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8261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单选题(共1题)

1.
有五个系列同族元素的物质,101.3 kP时测定它们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He -268.8
(a) -249.5
Ar -185.8
Kr -151.7

F2-187.0
Cl2-33.6
(b) 58.7
I2184.0

(c) 19.4
HCl -84.0
HBr -67.0
HI -35.3

H2O 100.0
H2S -60.2
(d) -42.0
H2Te -1.8

CH4-161.0
SiH4-112.0
GeH4-90.0
(e) -52.0
 
对应表中内容,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a、b、c的化学式分别为Ne、Br2、HF
B.上表内物质HF和H2O,由于氢键的影响,其沸点比同族相应的氢化物要高。
C.系列④中各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H2O>H2S>H2Se>H2Te
D.系列②物质均有氧化性;系列③物质对应水溶液均是强酸

2.选择题(共2题)

2.

如图,AD是一段斜坡,AB是水平线,现为了测斜坡上一点D的铅直高度(即垂线段DB的长度),小亮在D处立上一竹竿CD,并保证CD=AB,CD⊥AD,然后在竿顶C处垂下一根细绳.(细绳末端挂一重锤,以使细绳与水平线垂直).细绳与斜坡AD交于点E,此时他测得DE=2米,求DB的长度.

3.

如图,AD是一段斜坡,AB是水平线,现为了测斜坡上一点D的铅直高度(即垂线段DB的长度),小亮在D处立上一竹竿CD,并保证CD=AB,CD⊥AD,然后在竿顶C处垂下一根细绳.(细绳末端挂一重锤,以使细绳与水平线垂直).细绳与斜坡AD交于点E,此时他测得DE=2米,求DB的长度.

3.实验题(共2题)

4.
在食品加工领域,应用二氧化硫的最主要原因是避免氧化和防腐。在我国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最大使用量为0.2500g/kg,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0.05000g/kg。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包括游离的和结合的,因而加人氢氧化钾使之破坏其结合状态,并使之固定S02+2KOH = K2S03+H20;然后加入硫酸又使二氧化硫游离,K2S03+H2S04=K2S04+H2O+S02↑;加入过量的I2氧化S02;过量的I2可用硫代硫酸钠进行滴定,I2+2Na2S203=Na2S406+ 2NaI。
以下是某实验小组测定某品牌的干白葡萄酒(密度为1.12g/ml)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是否超标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①用移液管量取50.00ml样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5.00 ml1mol/L氢氧化钾溶液,加塞,摇匀;
②静置15min; 
③打开塞子,加入25.00ml1:3硫酸溶液使溶液呈酸性,再加入25.00ml0.01000mol/L碘溶液,迅速的加塞,摇匀;
④用 滴定管移取步骤③中溶液25.00ml,加入适量0.1%的A溶液作指示剂,立即用浓度为0.00200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并记录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⑤重复以上实验2次;
⑥数据处理,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方案中步骤③中加碘溶液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③中始终要将锥形瓶加塞进行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A溶液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_;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应该选用___________(填空“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5)该小组三次实验消耗的Na2S203溶液的体积数据记录如下:
序号
滴定前/mL
滴定后/mL

1.35
19.40

1.05
19.00

1.58
20.91
 
根据数据计算该样品中总二氧化硫的浓度为______mol/L,故该干白葡萄酒是______(填“合格”“不合格”)产品。
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想将少量Cl2通入Fe2+和I-的混合溶液,来探究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
(提出假设)
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Fe2+和I-的还原性一样强。
(验证假设)
⑴利用以下装置进行试验,

实验必需的装置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氯气流向的顺序用序号书写)
⑵实验开始后,控制通入少量氯气,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_______(能或不能)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⑶请在下表中填写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反应的溶液置于A、B两支试管中;
向A试管中滴加
向B试管中滴加
① 若   
则假设1成立
② 若   
则假设2成立
③ 若   
则假设3成立
 
⑷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控制各反应物的用量。该小组称量1.52gFeSO4(M=152g/mol)和1.66gKI(M=166g/mol)固体溶于水中,为了验证上述假设,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最多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状况)
⑸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氯气分别与Fe2+和I-反应的速率的大小。并不能证明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于是提出另一验证方案:往KI溶液中滴加________溶液,如果能发生反应,就可证明二者的还原性强弱,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道)

    选择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