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1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7042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5/25

1.推断题(共1题)

1.
下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

(1)写出F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物质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和D反应需要高温,写出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7题)

2.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发射B.风力发电
C.煤的燃烧D.酸雨侵蚀
3.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4
10
待测
6
反应后质量/g
8
10
24
2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是反应物,丙、丁是生成物
B. 待测值是8
C. 反应中甲、丁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4:1
D.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4.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    ⑤Mg2+   ⑥2OH   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5.
古人用雌黄(化学式为As 2S3)加水混合后涂在纸上来修改文字,成语“信口雌黄”就源出于此。雌黄中S的化合价是—2价。砒霜是砷(As)的氧化物,它与雌黄中的砷(As)元素呈现相同的化合价,则砒霜的化学式为
A. AsO B. AsO2 C. As3O2     D. As2O3
6.
联合国确定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Water and Energy)”。我国纪念2014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下列做法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7.
牛牛同学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下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A.食盐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镁和稀盐酸
D.铜和稀硫酸
8.
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3.选择题(共1题)

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

4.填空题(共5题)

1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表中 8号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个电子;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是
(3)写出12号与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4)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中具有放射性的原子主要是碘-131,请根据下图推断碘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11.
(4分)当今,染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年轻人可以随自己的心情和喜好改变头发的颜色,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它在给予我们美丽的同时,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染发剂中的染料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和过敏性。例如,染发剂中普遍含有对苯二胺(其化学式为C6H8N2)会使易过敏的人引起发痒、水肿、气喘、胃炎和贫血等症状,另外它还具有致癌作用。因此,科学界告诫我们:慎用染发剂,少染发为好。

(1)该物质含有 种元素;
(2)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3)对苯二胺的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为
(4)对苯二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到0.1%)。
12.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A图所示装置净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B图所示酸的性质实验,可认识到:虽然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_________________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
(3)实验C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4.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再滴加稀盐酸,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右图:该实验中观察到现象是    ,其反应实质是

(3)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4)“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下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