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
(一)防治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近年来,一些城市空气中出现可吸入悬浮颗粒物与雾形成“雾霾”天气。粒径不大于 2.5μm 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PM2.5) 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
(1)下列行为可能会导致“雾霾”加重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燃煤脱硫 b.植树造林 c.静电除尘 d.燃放鞭炮
(2)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 CxHy 的排放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利用氨气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 (NOx)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未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xNH3+6NOx
(2x+3)N2+___。
②随着空燃比增大,CO 和 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_。
(3)CH4、乙炔 (C2H2)和丙烷 (C3H8)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但是仅 C2H2燃烧时有浓烟,试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其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写出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二)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①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由该实验可得出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
②如果测定的结果低于该体积含量,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填序号)。
(一)防治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近年来,一些城市空气中出现可吸入悬浮颗粒物与雾形成“雾霾”天气。粒径不大于 2.5μm 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PM2.5) 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
(1)下列行为可能会导致“雾霾”加重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燃煤脱硫 b.植树造林 c.静电除尘 d.燃放鞭炮
(2)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 CxHy 的排放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利用氨气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 (NOx)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未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xNH3+6NOx

②随着空燃比增大,CO 和 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_。
(3)CH4、乙炔 (C2H2)和丙烷 (C3H8)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但是仅 C2H2燃烧时有浓烟,试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其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写出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二)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①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由该实验可得出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
②如果测定的结果低于该体积含量,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填序号)。
A.红磷过量 | B.装置漏气 |
C.实验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气体沿导管逸出 | |
D.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
2.单选题- (共14题)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g 碳和80g 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92g二氧化碳 |
B.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
C.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
4.
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H4 + 2O2![]() |
B.C+2H2O![]() |
C.CaO +H2O=Ca(OH) 2 |
D.4CO + Fe3O4![]() |
5.
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 |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C.乙和丙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
D.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 |
9.
在图所示装置的烧杯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某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B.该反应把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
C.该气体一个重要的用途是制取碳酸饮料 |
D.图示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 |
B.加水稀释浓盐酸![]() |
C.将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平均分成两份,分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金属铁和金属锌![]() |
D.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 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 |
13.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可用明矾降低水的硬度 |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C.H2O和H2SO4中数字2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 |
D.可通过蒸发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得饮用水 |
14.
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少量的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若用含水92%的稀硫酸25g,通电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稀硫酸中含水为 90%,则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
A.2g | B.4g | C.5g | D.2.5g |
3.多选题- (共2题)
16.
“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某同学查阅资料得到: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根据上述流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根据上述流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 |
B.除去机动车尾气中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点燃 |
C.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
D.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
17.
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
B.加水能使NaCl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C.t1℃时,KNO3溶液与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D.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
4.填空题- (共2题)
18.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
(1)最清洁的气体燃料________ (2)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________ (3)氖气_______
(4)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5)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阳离子_______
(6)吸烟有害健康,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_____。
(7)可用于医疗上抢救病人的气体__________。
(8)太阳镜是由镜脚、镜片、镜框组成。它的镜脚一般是由塑料制成的,玻璃镜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____,且变色玻璃中含有银离子_________铜制镜框使用时间过长会生成铜绿,铜绿中含有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
(1)最清洁的气体燃料________ (2)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________ (3)氖气_______
(4)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5)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阳离子_______
(6)吸烟有害健康,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_____。
(7)可用于医疗上抢救病人的气体__________。
(8)太阳镜是由镜脚、镜片、镜框组成。它的镜脚一般是由塑料制成的,玻璃镜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____,且变色玻璃中含有银离子_________铜制镜框使用时间过长会生成铜绿,铜绿中含有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
19.
水及水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 高锰酸钾 B 汽油 C 面粉 D 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A 氢氧化钠 B 硝酸铵 C 氯化钠
(3)气体的溶解度与气体性质、溶剂有关,还与外界条件有关。“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种现象与下列外界条件存在主要关系的是_____ (填字母)。
A 压强 B 温度 C 汽水瓶 D 光照
(4)分别向装有等量的水的 A、B、C 烧杯中分别加入 10g、20g、25g 某种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①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_____ (填“A”“B”或“C”)
②烧杯 A、B、C 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A”“B”或“C”)。
③图二中能表示该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甲”或“乙”)。
④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 100g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 (填序号)。
A 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 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 溶液质量:甲>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 高锰酸钾 B 汽油 C 面粉 D 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A 氢氧化钠 B 硝酸铵 C 氯化钠
(3)气体的溶解度与气体性质、溶剂有关,还与外界条件有关。“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种现象与下列外界条件存在主要关系的是_____ (填字母)。
A 压强 B 温度 C 汽水瓶 D 光照
(4)分别向装有等量的水的 A、B、C 烧杯中分别加入 10g、20g、25g 某种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①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_____ (填“A”“B”或“C”)
②烧杯 A、B、C 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A”“B”或“C”)。
③图二中能表示该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甲”或“乙”)。
④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 100g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 (填序号)。
A 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 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 溶液质量:甲>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5.实验题- (共3题)
20.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CO、H2、C都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或氧化铜等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分成了三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一)甲组同学对炼铁产生了兴趣,他们所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杂质不参与任何反应)。请回答有关问题:


(1)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再装入药品。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 CO,作用是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为________,A装置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停止加热后,还要再通一会儿CO,除了将A装置中的CO2送入 B 装置的溶液中,另一个作用是______。
(4)若将B装置改成C虚线方框内装置,则该装置还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5)若反应过程中装置A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所取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__________g。

(二)乙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水的组成 (杂质不参加反应,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假定A、C装置能完全吸收相应的物质)。

反应后测得B中玻璃管 (含药品)质量减少ag,C中洗气瓶 (含药品)质量增加 bg。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用含 a、b的式子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下列因素中,对测定结果无影响的是_______ (填序号)。
A 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 B 缺少A 装置
C 氧化铁不干燥 D 有部分氧化铁被还原成了四氧化三铁
(三)丙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并利用铁丝网罩集中火力,以获得反应所需的高温。

(提出问题)
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组成不变,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①CO;②CO2;③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
(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_____________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m1___________△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_______成立。根据这个结论,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你觉得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填序号)。
A 装置漏气
B 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C 装置内还残留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一)甲组同学对炼铁产生了兴趣,他们所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杂质不参与任何反应)。请回答有关问题:


(1)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再装入药品。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 CO,作用是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为________,A装置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停止加热后,还要再通一会儿CO,除了将A装置中的CO2送入 B 装置的溶液中,另一个作用是______。
(4)若将B装置改成C虚线方框内装置,则该装置还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5)若反应过程中装置A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所取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__________g。

(二)乙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水的组成 (杂质不参加反应,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假定A、C装置能完全吸收相应的物质)。

反应后测得B中玻璃管 (含药品)质量减少ag,C中洗气瓶 (含药品)质量增加 bg。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用含 a、b的式子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下列因素中,对测定结果无影响的是_______ (填序号)。
A 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 B 缺少A 装置
C 氧化铁不干燥 D 有部分氧化铁被还原成了四氧化三铁
(三)丙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并利用铁丝网罩集中火力,以获得反应所需的高温。

(提出问题)
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组成不变,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①CO;②CO2;③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
称量对象 | 反应前质量 | 反应后质量 | 质量差 |
试管+固体混合物 | M1 | M2 | △m1即(M1-M2) |
烧杯+澄清石灰水 | M3 | M4 | △m2即(M4-M3) |
(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_____________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m1___________△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 | 反应前质量 | 反应后质量 | 质量差 |
试管+固体混合物 | 69.8g | 65.4g | △m1 |
烧杯+澄清石灰水 | 118.8g | 122.6g | △m2 |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_______成立。根据这个结论,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你觉得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填序号)。
A 装置漏气
B 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C 装置内还残留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21.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m__________,n_____________;

(2)A装置用于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控制反应速率 b.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3)用 B 装置收集 CO2,气体应从____(选填“a”或“b”)端通入,检验 CO2是否集满时可在另一端管口放一_______的木条。
(4)若要C 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5)往 D试管中通入CO2,当出现________现象,表示石灰水中的溶质恰好完全沉淀,请写出 CO2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用20mL的注射器先抽取10ml水,再抽取10mLCO2(如图E),封闭针管后用力振荡,观察到活塞最后停在12ml刻度处,说明在室温下10ml水约能溶解_______mlCO2。
(1)写出仪器的名称:m__________,n_____________;

(2)A装置用于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控制反应速率 b.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3)用 B 装置收集 CO2,气体应从____(选填“a”或“b”)端通入,检验 CO2是否集满时可在另一端管口放一_______的木条。
(4)若要C 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氢气 | B.氧气 | C.空气 |
(6)用20mL的注射器先抽取10ml水,再抽取10mLCO2(如图E),封闭针管后用力振荡,观察到活塞最后停在12ml刻度处,说明在室温下10ml水约能溶解_______mlCO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