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我市北临渤海,有保存最完整、且唯一新老堤并存的贝壳堤岛。贝壳的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该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的贝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1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g。
(2)该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
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 36.4 | 59.6 | 83.8 | 108.8 |
(1)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g。
(2)该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如今我们的化学教育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先后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测出的氧气含量远低于21%?
(分析讨论)(1)实验装置漏气;(2)_____,导致装置内氧气有剩余;(3)……
(实验改进)(1)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前在集气瓶里先装进a体积的水,其作用:一是为了加快集气瓶的冷却速度;二是_____。
(2)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
②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测得实验结果如下(气体体积):(单位: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实验结论)(1)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是在密封容器内进行。
(2)该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3)燃烧后的产物_____。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测出的氧气含量远低于21%?
(分析讨论)(1)实验装置漏气;(2)_____,导致装置内氧气有剩余;(3)……
(实验改进)(1)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前在集气瓶里先装进a体积的水,其作用:一是为了加快集气瓶的冷却速度;二是_____。
(2)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①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
②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测得实验结果如下(气体体积):(单位:mL)
反应前玻璃管内 | 反应前注射器内 | 反应后注射器内 |
40 | 30 | 18 |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实验结论)(1)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是在密封容器内进行。
(2)该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3)燃烧后的产物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3.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固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己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举例该物质在生产中的一个实际应用为______。
(2)由物质B转化为物质C,常用于燃烧的方法,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D,常用于检验气体C,该化学方程式______。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举例该物质在生产中的一个实际应用为______。
(2)由物质B转化为物质C,常用于燃烧的方法,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D,常用于检验气体C,该化学方程式______。
4.简答题- (共1题)
4.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b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3℃时,2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70g溶液吗?______(填写“能”或“不能”);
(3)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将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3℃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a<c或a=c或a>c)
(5)图中阴影部分相对于a、c的溶液来说,分别代表______状态。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3℃时,2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70g溶液吗?______(填写“能”或“不能”);
(3)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将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3℃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a<c或a=c或a>c)
(5)图中阴影部分相对于a、c的溶液来说,分别代表______状态。
5.单选题- (共16题)
6.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C.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
7.
海洛因(C21H23NO5)和吗啡(C17H19NO3)都是毒品。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洛因和吗啡的组成元素不相同 |
B.海洛因和吗啡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
C.海洛因由21个碳原子、2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
D.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9 |
8.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3 | 32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6 | 3 | 12 |
A.物质C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B.待测值为15 |
C.参加反应的B、D的质量比为5:4 | D.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
12.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
13.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
B.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
D.原子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测到—原子的体积很小 |
15.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
D.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
16.
下列实验描述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物生成 |
C.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溶解、装瓶、贴标签 |
D.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 |
6.填空题- (共3题)
22.
在“宏观-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①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E

是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空白。
(1)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周期;
(2)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A和B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相同;
(4)E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
______,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是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空白。
(1)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周期;
(2)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A和B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相同;
(4)E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

23.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
(1)自来水、蒸馏水、海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
(2)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图所示:

①③对应的作用分别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杀菌消毒 B 吸附杂质 C 沉淀过滤 D 蒸馏
(3)下列做法能减少水体污染的有______。
A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 工业废气不经处理排放C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4)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日常生活中通过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自来水、蒸馏水、海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
(2)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图所示:

①③对应的作用分别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杀菌消毒 B 吸附杂质 C 沉淀过滤 D 蒸馏
(3)下列做法能减少水体污染的有______。
A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 工业废气不经处理排放C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4)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日常生活中通过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