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206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2

1.计算题(共1题)

1.
向某锌粉样品(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123.4g。使其充分反应,所加锌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放消毒剂,呈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且具有刺激性气味。被广泛用于宾馆、医院、家庭等许多场所的消毒。
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够将很多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起到消毒的作用。
“84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应避免接触皮肤,因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释时应戴手套。
漂白作用较强,对织物有漂白作用,但对彩色衣物要慎用。
要避光保存,宣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热水稀释配制。
不能和洁厨灵一起使用。
(知识链换):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HCl,与“84消毒液”反应会生成氯气,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
氯气是黄绿色的刺激性气体,人体吸入会引起呼吸道的损伤,对眼睛、黏膜和皮肤有刺激性。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消毒液能消毒的原因是______;
消毒液的热稳定性______填“好”或“差”
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一起使用的原因是______,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小组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
查阅资料)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分析、思考、实验)钠放入溶液中产生的气泡,应该是______;取固体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提出问题)滤液B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有和NaOH猜想:有
猜想:______;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或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滤液B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硫酸铜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 ______ 
方案二:取滤液B少许于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程式为:______ 
猜想成立
方案三:取滤液B少许于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现象为:______ 
 
 
(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方案三不可取,原因是______。

4.流程题(共1题)

4.
在牙膏生产中常添加一种极细小的粉末作为摩擦剂,它以石灰石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为原料生产块状,再将块状进一步加工成细小粉末。如图是实验室模拟生产“摩擦剂”的流程。

操作a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气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溶液C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在反应中任选一个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先选反应序号再写方程式

5.单选题(共9题)

5.
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  
A.
B.
C.
D.
6.
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矿炼铁B.干冰制冷C.海水晒盐D.风能发电
7.
锂电池在手机和电脑中被广泛使用。下列对图中信息解释不一定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3B.锂元素是金属元素
C.锂原子的中子数一定是3D.锂的元素符号是Li
8.
二氧化钛可制作用于家装的白色涂料,其中Ti的化合价是  
A. B. C. D.
9.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C.使用节水龙头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0.
水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洁净的天然水一定是纯净物
B.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才不会对水质造成大的影响
D.用品尝或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11.
NaCl和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B.时,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C.时,NaCl和的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aCl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2.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下列表示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13.
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水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油锅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
D.山林中开辟的隔离带可以控制火势蔓延,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

6.填空题(共4题)

14.
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化学式,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名称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
15.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是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1)早餐食物中有馒头、牛奶、鸡蛋和黄瓜,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
(2)运动饮料中常含有钠、钾、钙等,这里的钠、钾、钙指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利用厨房中的_____,可以溶解水壶中的水垢;
(4)走进食堂,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分子_____;
(5)打开水瓶有气_____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比瓶外大气压强_____。
16.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这五种物质分别由:H、O、N、Ag、Cl、Na六种元素中的种元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6,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生成助燃性气体B,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打开盛放C物质的瓶盖,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该溶液的pH为2,C与D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为______;
物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被潮解,同时还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E的俗名为______写一种即可
17.
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所用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2)自行车上喷涂的油漆,除了美观外,主要作用是防锈,其原理是_____;
(3)铝合金和不锈钢属于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
(4)自行车与汽车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写一点即可)。

7.实验题(共1题)

18.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洗涤仪器时,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装置B可用于实验室制取______,G装置可以收集的气体为______,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通过下图的______装置均填字母即可
装置B和装置C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你觉得此说法对吗?______填“对”或“不对”
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为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且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在上述装置中选出最佳的实验装置组合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