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195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3

1.计算题(共1题)

1.
今年我省人大和政协两会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加入样品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0.88
1.76
2.64
3.52
3.52
 
(1)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_____g气体;
(2)上述实验中盐酸过量的是烧杯_____(填序号);
(3)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选择填充题(共5题)

2.
如图是某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后该密闭体系中没有单质存在
D.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
“11.28”爆燃事故是由于氯乙烯(C2H3Cl)泄露,遇明火发生爆燃所导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5g
B.氯乙烯是由2个碳原子、3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构成
C.氯乙烯物质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氯乙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是_____。
4.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炭粉和CuO
观察颜色
B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向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水
C
鉴别CO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_____
 
5.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C、降低图书的着火点D、_____。
6.
下列属于清洁能源的是________
A.石油
B.煤
C.太阳能
D.________

3.流程题(共1题)

7.
工业上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制备高锰酸钾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信息提示:MnO2 不溶于水,含钾化合物均可溶于水;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1)将软锰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中通入的气体X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N2   B.CO2   C.H2
(3)操作Y的名称叫_________,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____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和_______。

4.简答题(共1题)

8.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

(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x=_____。在化学变化中,该原子易_____ (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_____。
(2)硼(B)属于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化学性质与铝元素相似的原因是_____。
(3)碳酸中碳元素与硅酸中硅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纵行。两元素的最高正价相同,则硅酸的化学式为_____。

5.科学探究题(共2题)

9.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提出猜想)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因为镁条可能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还夹杂着极少量淡黄色的固体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 
 
(解释与结论)
(1)步骤Ⅰ的实验目的是_____。
(2)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中的_____(写一个即可)可以推测猜想2成立。
①(继续探究)经查阅资料得知氮化镁(Mg3N2)为淡黄色的固体,于是小晴猜想镁条还可能会与空气中的_____发生反应;
②(设计实验)她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_____;
③(实验结论)镁条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④(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
10.
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实验活动1)
装置
实验操作
现象

①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
②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
饮料瓶中木条熄灭
③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1)步骤①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_____(填“良好”或“不好”)。
(2)步骤②中的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
(3)若假设成立,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活动2)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瓶底现象

0.16%
30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0.16%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0.08%
30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0.08%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反思与评价)
(4)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编号)。
(5)实验1中,吹气时间均为30秒,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学生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

6.推断题(共1题)

11.
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吉样物“进宝”为手持的四叶草的“国宝”大熊猫,代表幸运幸福。化学物质世界也迎来了一只手持四叶草的“进宝”物质X,如图所示。四叶草的叶子由A、B、C、D四种物质构成,且相邻两叶片之间会发生反应;其中C、D是黑色固体,B、C为单质,A、D为氧化物。
(1)物质C为_____;物质B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
(3)手持四叶草的“进宝”物质X需满足:A、B、C、D分别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物质X是_____。

7.单选题(共9题)

12.
高安瑞酒是江西名酒之一,下列制作制酒工序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选料B.发酵
C.蒸馏D.灌装
13.
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2 + O2 = mCaSO4,则m的值是(  )
A.1B.2C.3D.4
14.
我省参与制造的C919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B.+2C.+3D.+4
15.
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




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B.镁在空气中加热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A.A   B.B   C.C   D.D
16.
检验氧气的最简便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B.闻气味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观察颜色
17.
前不久,泉港发生化学品碳九(是一种石油提取物)泄露,水体严重污染,臭气冲天。从环保、化学角度分析,下列补救措施和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堵漏油,防止事件扩大化
B.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臭气
C.臭气的扩散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用燃烧的方法除去漏油
18.
从化学视角分析下列行为或做法,正确的是(  )
A.在炭炉旁放置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杜绝食用含有化学物质的食品
C.将铅笔芯粉末放入生锈的锁孔,有利于开锁
D.夜间家用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泄漏部位
19.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种类不同
D.原子数目不同
2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连接仪器
C.点燃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

8.填空题(共2题)

21.
江西高安元青花——“国之美”,誉满全国。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文字部分。

(1)制作釉果的瓷石中主要成分之一是氧化铝______;
(2)制作釉灰的原料是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中所含阴离子______;
(3)元青花的着色剂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钴(Co2O3),三氧化二钴(Co2O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22.
2018年10月24日上午,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1)大桥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吊装,吊装缆绳采用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聚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n,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大桥横跨“伶仃洋”。海洋中蕴含丰富的水资源,海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我们可以通过_____操作除去海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检验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方法是_____。

9.实验题(共1题)

23.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1)用装置A制备O2
①若用高锰酸钾为原料,装置A中缺少的仪器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改造装置A的操作是:_____.
(2)用组合装置BD制取气体
①实验室一般不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
②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
③待观察到气泡_____放出时,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3)用组合装置BC制取二氧化碳
①装置B中盛有的固体是_____(填名称,下同),液体是_____,将固体与液体药品混合后可制得二氧化碳.
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可将燃着木条置于装置C的_____(填“b”或“c”)端管口处观察现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选择填充题:(5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