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195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3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同学在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就可以分解产生氧气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取5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实验Ⅱ: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锰固体,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1)实验Ⅰ中木条没有复燃,请说明原因;
(2)实验Ⅱ中木条迅速复燃,请猜想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的作用,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猜想
_____
操作、现象与结论分析
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加热分解31.6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31.6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__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室温,测得产生的氧气质量占原固体中氧元素质量25%.通过计算,分析说明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的固体组成情况_____。

3.简答题(共2题)

3.
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在实验中,他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氧气。请利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
(1)拉瓦锡完成的氧化汞分解这一反应的微观过程_____;
(2)“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分解,恰好得到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不是巧合_____。
4.
如图是我市地铁安检口处宣传牌的一部分,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禁止携带压缩或液化氧气进入地铁站内?_____。
(2)白磷为什么被列入易自燃物品?_____。

4.单选题(共15题)

5.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B.食物腐烂C.冰雪融化D.铁器生锈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B.牛奶C.液氧D.大理石
7.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KClO3B.P2O5C.Na2SO4D.KOH
8.
下列物质中,由氢分子构成的是(  )
A.H2O2B.H2OC.H2D.CO(NH22
9.
下列关于碳12和碳14两种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同D.原子个数不同
10.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离子的是(  )
A.F2B.Al3+C.2KD.NO
11.
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主要原因是(  )
A.水分子的体积迅速变大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C.水分子的质量迅速变小D.水分子之间出现了间隔
12.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硼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硼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B.硼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D.硼原子核外有5个中子
13.
地壳中的下列四种元素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氧(48.60%)B.硅(26.30%)C.铝(7.73%)D.铁(4.75%)
14.
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的是(  )
A.NH3B.N2C.N2O4D.HNO3
15.
空气质量检测中的PM2.5属于(  )
A.二氧化氮B.一氧化碳
C.臭氧D.可吸入颗粒物
16.
可用于制霓虹灯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7.
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18.
下列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能导电B.都是黑色固体
C.硬度都很大D.都由碳原子构成
19.
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酸雨形成的是(  )
A.SO2B.COC.CO2D.O3

5.填空题(共5题)

20.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注(1)、(2)反应的基本类型。
(1)二氧化碳用于生产碳酸饮料:_____、_____;
(2)电解水制氢气:_____、_____;
(3)用焦炭和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炼铁:_____。
21.
苹果中富含的苹果酸(化学式为C4H6O5)。可直接参与人体代谢,实现短时间内向肌体提供能量、消除疲劳、迅速恢复体力等作用。
(1)苹果酸是由碳、氢和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它们的质量比为_____;
(2)一个苹果酸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2.
氮气、干冰均可用于食品保鲜。
(1)氮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某种咖啡的包装袋上印有“即时研磨,氮气保鲜”,氮气能保鲜,是因为袋内的氮气使咖啡与空气中的_____隔绝,避免咖啡发生缓慢氧化,同时也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
(2)干冰,是固态的_____,被广泛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和冷藏运输,这是利用了干冰_____的性质。
(3)请再写出一种物质的某一性质以及这一性质对应的用途_____。
23.
再生水是国际公认的“第二水源”,是将生产生活等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水,生产再生水的主要流程如图:

(1)一级处理时,污水经过格栅后,还需向其中加入絮凝剂,格栅的作用是_____,絮凝剂可以是_____;
(2)二级处理时,需要使用活性炭,它的作用是_____;
(3)二次处理后的水,经过消毒处理,得到再生水,消毒属于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检验再生水是否为硬水,可以使用的物质是_____;
24.
人类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
(1)石油是_____(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不同,将他们分离出来,得到_____等产品,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
(2)化石燃料消耗的急剧增加,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_____增强,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一种能源是_____。

6.实验题(共2题)

25.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F中能观察的现象是_____;
(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根据图E装置所示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试验时,集气瓶内应放少量细沙,目的是_____,实验时如果没有看到铁丝剧烈燃烧,可能的一个原因是_____。
26.
某同学利用如下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关闭K2打开K1,进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步骤Ⅱ:……
步骤Ⅲ:待B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
步骤Ⅳ:……
(1)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能够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什么?_____。
(3)补全步骤Ⅱ、步骤Ⅳ的相关操作_____;
(4)有同学认为装置A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另一同学认为即使省略装置A,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请说明理由。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