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如图是表示氮元素的化合价与含氮物质类别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对应物质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写出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_____。
(3)某化合物化学式为KNO3,它对应的点是_____(选填图中的字母)。该化合物中氮、氧两种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
(1)A点对应物质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写出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_____。
(3)某化合物化学式为KNO3,它对应的点是_____(选填图中的字母)。该化合物中氮、氧两种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

2.
金属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性质差异决定金属的不同用途。铜可用作电路板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性。钨丝可用于制造灯泡中的灯丝是利用了该金属_____的性质。
(2)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选填“低”或“高”)。
(3)金属钪(Sc)用于制造太阳能蓄电池、高能辐射用核能屏蔽包装。某化学科研小组为探究钪、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①观察到实验A比B的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快”,则金属活动性钪比锌的_____(选填“弱或“强”)。
②乙同学认为通过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判断出钪、铜、锌、银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必须增加一个实验,才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老师肯定了乙同学的分析是正确的。请写出要完成增加的这个实验,你所用的药品是_____。
(1)性质差异决定金属的不同用途。铜可用作电路板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性。钨丝可用于制造灯泡中的灯丝是利用了该金属_____的性质。
(2)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选填“低”或“高”)。
(3)金属钪(Sc)用于制造太阳能蓄电池、高能辐射用核能屏蔽包装。某化学科研小组为探究钪、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①观察到实验A比B的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快”,则金属活动性钪比锌的_____(选填“弱或“强”)。
②乙同学认为通过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判断出钪、铜、锌、银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必须增加一个实验,才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老师肯定了乙同学的分析是正确的。请写出要完成增加的这个实验,你所用的药品是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制取气体)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以从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选用A、B、C,请分析选择的理由是_____,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选填装置序号)。
(2)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可以选用装置_____(选填装置序号)收集。
(废液成分)同学们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猜想假设)甲同学猜想:只有CaCl2;
你的猜想:_____(写物质的化学式)。
(查阅资料]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倒入烧杯中。
(拓展提高)若要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纯净的氯化钙固体,你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写物质的化学式),经____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制取气体)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以从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选用A、B、C,请分析选择的理由是_____,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选填装置序号)。
(2)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可以选用装置_____(选填装置序号)收集。
(废液成分)同学们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猜想假设)甲同学猜想:只有CaCl2;
你的猜想:_____(写物质的化学式)。
(查阅资料]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倒入烧杯中。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烧杯中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 | _____ | 你的猜想成立 |
(拓展提高)若要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纯净的氯化钙固体,你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写物质的化学式),经____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3.单选题- (共9题)
4.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向某温度下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 |
B.②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Cu(OH)2和CuO固体 |
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
D.④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和铁粉 |
5.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与中和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
C.含氧化合物与酸属于交叉关系 |
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
6.
芯片是电脑、“智能”加点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7.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
D.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本身变小 |
8.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
B.2NH3中的“2”表示两个氨分子 |
C.![]() |
D.2O中的“2”表示两个氧元素 |
9.
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铜元素的物质都能与稀硫酸通过一步反应直接生成硫酸铜 |
B.甲、乙、丙、丁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 |
C.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硫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 |
D.丙物质一定是金属 |
10.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
A. 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 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 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 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A. 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 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 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 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