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187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5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该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盐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35
8.7
8.05
7.4
6.75
6.75
 
(1)第_____次试验,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最后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多少_____ g?

2.推断题(共1题)

2.
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黑色固体,E为红色固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化学式:D_____。
(2)反应②是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反应④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填化学式)。
(4)①⑤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几位同学们对该混合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I.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此外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Ⅱ.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该班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现象与结论)
(1)装置C的作用是_____:要证明气体中含有CO则在装置G中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
(2)装置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与评价)
(3)若将装置①和装置②互换位置,将不能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填化学式)。
(4)实验结束后发现G中红色粉末又变成黑色,原因可能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5)该实验还缺少的装置是_____。

4.单选题(共16题)

4.
在一次野炊活动中,下列分工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小明拔萝卜B.小刚生炭火
C.小敏净化水D.小花洗碗筷
5.
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1.2g碳与1.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2.4g二氧化碳
B.将8g铝片研磨成铝粉,质量也是8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镁条在空气(敞口)中完全燃烧,残留固体物质量一定大于镁条质量
D.铁和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一定增加,溶液质量一定减少
6.
下列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
A.石灰石   黄铜B.软水   干冰
C.稀有气体  液氮D.冰水混合物 臭氧
7.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凡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⑤
8.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构成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只有金属
B.二氧化氮分子是由氮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由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蔗糖溶液由蔗糖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则氯化钠溶液是由氯化钠分子和水分子构成
9.
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338g
B.“小狗烯“由52个原子构成
C.“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小狗烯”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4:9
10.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磷自燃产生白色烟雾
B.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装满CO2的集气瓶中加入石蕊试液,石蕊变红
D.铁丝伸入到硫酸锌溶液中,表面有白色固体生成
11.
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发安全问题的是( )
A.S在O2中燃烧,集气瓶中加点水
B.煤气泄漏,开抽油烟机排气
C.加热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向上倾斜
D.制得氢气后,立即点燃
12.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图1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2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C.图3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图4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13.
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气中CO2的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B.C和CO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
C.CO可作燃料和还原剂,CO2可作灭火剂和氧化剂
D.金刚石和石墨相互之间转化是化学变化
14.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铋、铟和锡形成的合金熔点大于铋
B.铝比铁活泼,故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被腐蚀
C.铁制品在食盐水中比在蒸馏水中更易生锈
D.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且钢的含碳量更高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N2(O2)
Cu粉
加热
B
Ag (Fe)
适量CuSO4溶液
过滤
C
CaCO3(CaCl2)
适量稀盐酸
——
D
CO2(CO)

点燃
 
A.AB.BC.CD.D
16.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用2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向足量且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质量、形状相同的镁片和铁片
C.向某温度下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温度不变)
D.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锌粒
17.
溶液在生活中有重要用途。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碘易溶解于酒精和水
C.相同温度下,压强越高,氧气溶解度越大
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18.
下列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中,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蔗糖C.味精D.面粉
19.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闻气体气味
C.检查装置气密性D.称量食盐

5.填空题(共4题)

20.
用化学用语填空:
(1)碳的单质中,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
(2)青铜器上的铜锈可用酸洗,清洗后的溶液呈蓝色,因其含有的离子是_____。
(3)海水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1.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丝绸之路”将西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宝石的成分复杂,其中一种宝石中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金属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
(2)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都面临着干旱缺水、水污染等问题。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
A 污水经过滤后可得纯水
B 煮沸硬水可将其转化为软水
C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流程均是物理变化
D 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以补充城市饮用水资源的不足
(3)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科学家曾经利用天然气制取氢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中粒子模型及个数关系,写出另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是_____。
②天然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22.
12月24日。世界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从珠海一飞冲天,中国大飞机“三兄弟”终于蓝天聚首。AG600建造中采用了大量的钛合金。
(1)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材料,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但价格昂贵。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_____(填序号)
A 作电路保险丝 B 制造航天飞机 C 制作假肢  D 制造船舶
(2)为研究Cu,Ti,Fe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金属片已打磨);
①方案一:甲同学将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盛有20%稀硫酸的3支试管中,根据铜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以及_____的现象,判断出Ti>Fe>Cu,已知钛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4价,写出钛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方案二:乙同学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硫酸,也能证明Ti>Fe>Cu,他插入金属的顺序是:Fe、_____、_____。
23.
20℃时,将质量均为2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两份各25g的水中,充分搅拌后甲、乙两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
(1)t1℃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g。
(2)若乙溶液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物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
(3)20℃时,将甲、乙烧杯中的所有物质都倒入另一个大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甲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对a、b、c三点的溶液,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乙的溶解度:a>c
B 两溶液所含溶剂质量:b=c
C 两溶液质量:b>c
D b变化到a析出固体5g

6.实验题(共1题)

24.
严谨的科学实验是我们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倩倩在实验室利用图1中的仪器制取CO2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②她在实验室只找到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为了完成实验,她最好选择图的_____(填仪器编号)组装成发生装置,用F收集CO2时,CO2应该从_____(填“b”或“c”)口进入。

(2)婷婷用图2所示装置来测定KClO3和MnO2混合粉末KClO3的质量分数。
①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若读数时俯视液面,则测得的实验结果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误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