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山西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按照下列流程进行生产,可以提高煤的利用效率。

(1)煤中主要含的元素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2)用合成气作燃料相对于煤有何优点?_______;写出合成气中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3)合成气在使用不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1)煤中主要含的元素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2)用合成气作燃料相对于煤有何优点?_______;写出合成气中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3)合成气在使用不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A.乙醇(C2H5OH) | B.甲醇(CH3OH) | C.尿素[CO(NH2)2] |
2.计算题- (共1题)
2.
实验课上,某小组同学取52g过氧化氢溶液与2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物质总质量为50.8g。
(1)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
(2)请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____。
(1)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
(2)请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____。
3.推断题- (共1题)
3.
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B、C为氧化物,D为单质,B、D中含有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

(1)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A和C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
(3)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在生产中的用途是_____。
(4)D→B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1)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A和C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
(3)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在生产中的用途是_____。
(4)D→B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周末,小晋和家人在饭店聚餐时,有一道菜“锡纸烤鱼”引起他的兴趣,当服务员拨开锡纸时便闻到一服鱼的鲜香味,请用分子观点解释此现象_____。小晋将"锡纸”拿到学校,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 他想知道“锡纸”是否能燃烧。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同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
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接入电池正负极发生短路却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
(二)小晋对“锡纸”中金属的成分是什么产生了好奇。
他查阅资料得知: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②锡(Sn)与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2价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I:“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II:“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
(1)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_____。
(2)为验证该“锡纸”中的金属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
(3)生活中使用“锡纸”时需要注意的是_______。(合理即可)

(一) 他想知道“锡纸”是否能燃烧。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同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
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接入电池正负极发生短路却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
(二)小晋对“锡纸”中金属的成分是什么产生了好奇。
他查阅资料得知: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②锡(Sn)与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2价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I:“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II:“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于试管中,加入______。 |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 猜想_____ (选填“I”或“II”)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 |
[交流讨论]
(1)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_____。
(2)为验证该“锡纸”中的金属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
A.氯化铜溶液 | B.氯化镁溶液 | C.硫酸钠溶液 | D.稀硫酸 |
5.单选题- (共10题)
6.
汽车尾气的排放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尾气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对上述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对上述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
B.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4:1 |
C.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7.
吸烟有害健康,尼古丁是香烟烟气中的一种有害物质,它的化学式为C10H14N2,有关尼古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尼古丁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构成 |
B.尼古丁中含有氮分子 |
C.尼古丁属于化合物 |
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质量比为5:7:1 |
9.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 将气体点燃 |
B |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 高温煅烧 |
C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氧气 | 通过炽热的炭层 |
D | 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 | 加入足量锌粉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4题)
15.
自来水的生产工艺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包括:混凝反应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滤后消毒处理等。
<1>混合、絮凝处理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絮凝工艺处理,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氧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它们都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絮凝处理过的水通过管道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2>沉淀处理
絮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这个过程在沉淀池中进行。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污泥不断堆积并浓缩,定期排出池外。
<3>过滤处理
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的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的过程。
<4>滤后消毒处理
水经过了絮凝、沉淀和过滤之后,可以除去水中的大部分不溶性杂质,消毒能保证自来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作用。现常采用的消毒方法是加氧气消毒,原因是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HCl),其中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一种气体单质。用氯气消毒的同时也保证城市水管输送的水里保持一定含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消毒后的水再由清水池经送水泵房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再通过输、配水管网送給千家万户。根据资料中的信息,请回答问题。
(1)净水所用的硫酸铝中的阴离子是:_____(填符号),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填物质类别)。
(2)举出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_________。
(3)写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消毒过程中涉及到的含氯元素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共有____种情况。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包括:混凝反应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滤后消毒处理等。
<1>混合、絮凝处理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絮凝工艺处理,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氧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它们都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絮凝处理过的水通过管道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2>沉淀处理
絮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这个过程在沉淀池中进行。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污泥不断堆积并浓缩,定期排出池外。
<3>过滤处理
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的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的过程。
<4>滤后消毒处理
水经过了絮凝、沉淀和过滤之后,可以除去水中的大部分不溶性杂质,消毒能保证自来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作用。现常采用的消毒方法是加氧气消毒,原因是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HCl),其中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一种气体单质。用氯气消毒的同时也保证城市水管输送的水里保持一定含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消毒后的水再由清水池经送水泵房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再通过输、配水管网送給千家万户。根据资料中的信息,请回答问题。
(1)净水所用的硫酸铝中的阴离子是:_____(填符号),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填物质类别)。
(2)举出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_________。
(3)写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消毒过程中涉及到的含氯元素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共有____种情况。
A.1 | B.2 | C.3 | D.4 |
16.
学校生活处处皆化学。
(1)填写档案时,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其原因是_______。
(2)考试涂卡时要用到2B铅笔,铅笔芯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名称),此用途主要利用该物质的性质是—_______。
(3)小明在图书室看书时发现着火了,此时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____。
(1)填写档案时,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其原因是_______。
(2)考试涂卡时要用到2B铅笔,铅笔芯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名称),此用途主要利用该物质的性质是—_______。
(3)小明在图书室看书时发现着火了,此时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____。
A.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 B.用水浇灭 |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 D.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
17.
周末了,小明计划外出旅行,妈妈给他准备了“即食即热型快餐”和雪碧。该快餐的内层是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是分开包装的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无色液体,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两种物质接触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喝雪碧时他打开瓶盖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小明猜想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请你帮他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操作)______。
18.
小明放假回老家发现奶奶用的是煤炉取暖,炉子里燃烧的是蜂窝煤,把煤加工成蜂窝状的目的是_____,为了安全起见,请你替小明给奶奶说一条注意事项_____;烧水时他发现水壶里有一层水垢,建议用厨房里的______将其除去。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