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小金同学为了测定某地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15g,现将75g的稀盐酸分三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试分析:
(1)m的值是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__________
实验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加人稀盐酸的量/g | 25 | 25 | 25 |
生成气体的质量/g | 2 | m | 0.4 |
(1)m的值是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__________
2.简答题- (共2题)
2.
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A为过滤操作,此操作有一处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2)实验B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__________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
(3)实验C中,瓶底放人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D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___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实验A为过滤操作,此操作有一处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2)实验B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__________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
(3)实验C中,瓶底放人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D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___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
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____________、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形成可燃冰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和水。
(2)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任写一条)。但目前还得不到广泛应用,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汽油中加人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汽油是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乙醇属于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____________、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形成可燃冰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和水。
(2)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任写一条)。但目前还得不到广泛应用,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汽油中加人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汽油是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乙醇属于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査阅资料)
五氧化二磷白烟有毒,会刺激人的呼吸道,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
(实验与事实)
Ⅰ.甲组同学依据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如下的实验现象:
请用上述实验现象的序号填空:
①根据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根据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
Ⅱ.乙组同学依据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只加热b干燥管,立即改通0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憐燃烧。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1)乙组实验①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组实验更优秀。
(4)图丙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利用“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査阅资料)
五氧化二磷白烟有毒,会刺激人的呼吸道,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
(实验与事实)
Ⅰ.甲组同学依据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如下的实验现象:
A.薄铜片上红磷不燃烧 |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 C.薄铜片上白磷燃烧 |
①根据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根据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
Ⅱ.乙组同学依据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只加热b干燥管,立即改通0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憐燃烧。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1)乙组实验①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组实验更优秀。
(4)图丙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利用“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单选题- (共15题)
7.
“气体烙铁”足一种以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
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 )

A.C4H10 | B.CH3OH | C.C3H8 | D.C2H5OH |
9.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C.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
D.CO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
10.
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保持不变 |
B.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4 |
D.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
11.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 - 氧分子变小了 |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C.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
D.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
13.
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的化学式为C22H23C1N2O2,下列关于氯雷他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雷他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2:23:2 |
B.氯雷他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82.5g |
C.氯雷他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D.氯雷他定中含有50个原子 |
14.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氢气和甲烷 |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
B | 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 | 溶解固体,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烘干 |
C |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 插人燃着的小木条,小木条熄灭是二氧 化碳 |
D | 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用硫粉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A.A | B.B | C.C | D.D |
15.
下列关于空气和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总质量的21% |
B.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
C.铁、硫、蜡烛与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
D.氧气能与大多数物质发生反应,所以氧气可做燃料 |
16.
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物理变化 |
B.燃煤时,在房间里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
C.石墨可制铅笔芯,金刚石可用于裁玻璃 |
D.二氧化碳有毒,因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先做灯火试验 |
17.
2018年8月,陕西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上强调要集中优势兵力,坚决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行为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城市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
B.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随意排放 |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
D.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
18.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B.实验室酒精灯中酒精洒出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梧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
5.填空题- (共3题)
20.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三个磷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Mg2+中“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O2中“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三个磷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Mg2+中“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O2中“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上述四种粒子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B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C、D中哪一个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_______。
(3)由A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4)图E中银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_________。

(1)上述四种粒子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B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C、D中哪一个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_______。
(3)由A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4)图E中银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_________。
22.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为蒸馏装置,海水依次经图1与图2装置处理后,所得的水是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检验由图1所获得的水是否为硬水,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1)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为蒸馏装置,海水依次经图1与图2装置处理后,所得的水是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检验由图1所获得的水是否为硬水,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
6.实验题- (共2题)
23.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髙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其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装置H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若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
(5)小刘同学利用装置G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仔细观察,该同学的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髙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其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装置H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若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
(5)小刘同学利用装置G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仔细观察,该同学的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
24.
用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实验Ⅰ,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在实验Ⅱ中溶液变__________色,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用两只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实验Ⅰ,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在实验Ⅱ中溶液变__________色,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用两只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