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颍上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183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6

1.计算题(共1题)

1.
鱼类运输是需要不断增氧,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常见的制氧剂,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某次运输使用掉300 g含过氧化钙60%的样品,请计算:
(1)样品中CaO2的质量_________;
(2)理论上可以制得质量为________的氧气?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氧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图甲、图丁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得到图乙所示的图像。

(1)写出图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图乙是“0.1克MnO2与不同体积的3%的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
(3)图丙是用“8mL浓度为3%的H2O2溶液与不同质量的MnO2混合”时,所得到的曲线,通过该曲线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2])利用图丁装置探究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影响。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瓶中,铝盒中的白磷燃烧。
(1)白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
(2)由“蜡烛熄灭,白磷燃烧”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滴入水后白磷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
3.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实验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
方案二: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观察到_________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4)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往硬纸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
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____________。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计算验证)
已知: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现称取34.2 g蔗糖,隔绝空气加热,测得生成52.8g CO2和19.8g H2O。则34.2 g蔗糖中各元素的质量:①碳为_______g,②氢为_______g,③氧为_______g。据此可知蔗糖的化学式为________(选填字母)。
A.C6H5NO2B.C6H12O6C.Cl2H22O11

3.简答题(共1题)

4.
太阳能电池路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太阳能电池路灯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示的路灯各主要部件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有_______(写一种即可),灯罩内填充氮气的作用是________。
(2)白天阳光照射下,太阳能电池板内的能址转化情况是__________。
(3)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硅单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单质的粒子是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 ②分子 ③离子
(4)灯柱材料用铝合金而不用钢铁,原因之一是因为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4.流程题(共1题)

5.
我省淮南是产煤大市,将煤进行气化、液化变成清洁能源对环境保护起重要作用。煤气化和液化示意图如下。

(1)煤属于_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第①步分离操作是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3)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
(5)从煤直接作燃料到将煤进行气化、液化变成清洁能源,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

5.单选题(共10题)

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B.火药爆炸
C.玻璃破碎D.冰山融化
7.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分子个数的比为1:1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没有改变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D.该反应符合“低碳”的理念
8.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
湿衣服变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A.AB.BC.CD.D
9.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物质含量:B.硫元素的化合价:
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D.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
10.
近年,科学家首次采用金属钌做催化剂,将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甲醇燃料。如图是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1.1gB.钌的原子序数为44
C.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7D.钌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11.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下列关于二氧化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氯中含有一个氧分子B.二氧化氯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C.二氧化氯中Cl、O的质量比为1:2D.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2.
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指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
B.家中天然气泄露时,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C.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D.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13.
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铜粉
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设计




 
A.AB.BC.CD.D
14.
以下做法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相符的是(  )
A.骑“共享单车”出行B.增大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利用率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D.综合利用秸秆,严禁露天焚烧
15.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加热液体D.倾倒液体

6.实验题(共1题)

16.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与收集气体的装置图,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你应该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填序号),验满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口进入(选填“a”或“b”)。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