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0)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不法分子用它来冒充黄金,小晨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木炭粉王源氧化亚铜的实验(主要反应:C+Cu2O
2Cu+CO↑),她观察到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于是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査阅资料)①Cu是紫红色固体
②Cu20是红色固体
③Cu20+H2SO4(稀)=CuSO4+Cu+H20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Cu;
猜想二 Cu、Cu20;
猜想三:Cu、C;
猜想四:Cu、Cu20、C
小晨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_____不正确,因为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
(实验探究)
(实验反思)由于受反应物质量比、反应物接触面积和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固体物质性的反应可能无法完全进行。
(拓展延伸)
(1)从理论上看,碳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应为1:12,但实际做实验时却将炭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控制在约1:10。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假黄金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提出问题)该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査阅资料)①Cu是紫红色固体
②Cu20是红色固体
③Cu20+H2SO4(稀)=CuSO4+Cu+H20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Cu;
猜想二 Cu、Cu20;
猜想三:Cu、C;
猜想四:Cu、Cu20、C
小晨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_____不正确,因为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 | 溶液呈①_____色 | 猜想三不正确 |
| ||
步骤二:把步骤一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将滤渣干燥后置于滤纸上,观察固体颜色 | 固体为紫红色、黑色 | 猜想②_____正确 |
|
(实验反思)由于受反应物质量比、反应物接触面积和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固体物质性的反应可能无法完全进行。
(拓展延伸)
(1)从理论上看,碳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应为1:12,但实际做实验时却将炭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控制在约1:10。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假黄金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3.推断题- (共1题)
3.
如图已知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六种物质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右图:

(1)若E为浅绿色溶液,D为无色气体,F为红色金属,则A的化学可能是___________,D可以与___________反应生成F。
(2)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E为浅绿色溶液,D为无色气体,F为红色金属,则A的化学可能是___________,D可以与___________反应生成F。
(2)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6题)
4.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1 |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
D.该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的质量比是1:4 |
5.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6.4 | 4.0 | 3.2 | 2.8 |
反应后的质量(g) | 5.2 | 7.2 | 1.2 | X |
A.乙可能是化合物 |
B.丁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
C.若消耗6g甲,则生成16g乙 |
D.甲和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乙的质量 |
6.
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单质形式存在 |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
C.Na+、Mg2+、Cl-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加快,则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
8.
明胶可以再次用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苯丙氨酸有23个原子构成 |
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
C.苯丙氨酸为化合物,明胶为混合物 |
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9.
2004年,美国科学家测出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读音:tang)的物质,化学式为COS,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
B.硫化羰中各元素质量比为1:1:1 |
C.它属于氧化物 |
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反应属化合反应 |
11.
图表资料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下列关于图表提供的资料或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可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B.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得到原子的中子数 |
C.根据元素周期表,可判断元素的化学性质 |
D.根据空气质量周报,可知道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 |
12.
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氙、锶等原子及一些粒子和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2、图3都属于锶元素 | B.图3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 |
C.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 | D.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
14.
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B.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后,产生大量气泡和白烟 |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D.镁条放入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属于空气污染物 |
B.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C.金属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
D.—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 |
16.
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A.对安全的认识 | B.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
①点燃可燃忡气体前—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③区分铜丝和铁丝,直接观察颜色 |
C.对现象的认识 | D.对防锈的认识 |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铝不易生锈,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①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 ②菜刀用后及时洗净擦干 ③保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锈蚀 |
A.A B.B C.C D.D
18.
向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则下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5.选择题- (共1题)
6.填空题- (共4题)
2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钛,③澄清的石灰水,④铁锈,⑤酒精,⑥干冰,⑦液氧,⑧钢。请用序号填空: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司机驾车前饮用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___________,
④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请列举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除了考虑难受时就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时所发生的反应为:2KNO3+3C+S
K2S+N2↑+3X↑,是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钛,③澄清的石灰水,④铁锈,⑤酒精,⑥干冰,⑦液氧,⑧钢。请用序号填空: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司机驾车前饮用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___________,
④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请列举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除了考虑难受时就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时所发生的反应为:2KNO3+3C+S

A.CO | B.NO | C.SO2 | D.CO2 |
22.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钾元素__________;
②2个氮分子__________;
③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
④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2)写出符号“2CH4”中数字的含义:
CH4前面的“2”表示__________;H右下角的“4”表示__________。
①钾元素__________;
②2个氮分子__________;
③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
④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2)写出符号“2CH4”中数字的含义:
CH4前面的“2”表示__________;H右下角的“4”表示__________。
23.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膜的原因是_____。
(2)收藏家收藏清朝末年的铝制品至今仍保存完好,原因是在常温下,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_____。
(3)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该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
(1)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膜的原因是_____。
(2)收藏家收藏清朝末年的铝制品至今仍保存完好,原因是在常温下,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_____。
(3)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该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
24.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与电源正、负极相连接的试管中气体体积比大约为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试管B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2)①图2是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其中,除去臭味和色素的设备是____________池。经过以上处理的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____________。
(3)水的存在有利也有弊。例如,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接触就会生锈,造成资源的浪费。而铁锈也能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再次转化成铁,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1中与电源正、负极相连接的试管中气体体积比大约为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试管B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2)①图2是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其中,除去臭味和色素的设备是____________池。经过以上处理的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____________。
(3)水的存在有利也有弊。例如,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接触就会生锈,造成资源的浪费。而铁锈也能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再次转化成铁,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25.
实验室用如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请写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某同学选用B和D装置制取并测量氧气的体积,用D装置可以收集并测量氧气体积的理由_____。
(4)用不同的药品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可能不同。确定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
①反应是否需要加热 ②反应物的密度
③反应物是固体还是液体 ④反应物的纯度
(5)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完成有关二氧化碳的相关实验。

①图2中A、B是某同学设计的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反应的方程式_____;请指出B装置中的不足_____。
②改正后,对A、B两套装置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 如图A所示,此时A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
b A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B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A装置具有有相同功能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请写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某同学选用B和D装置制取并测量氧气的体积,用D装置可以收集并测量氧气体积的理由_____。
(4)用不同的药品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可能不同。确定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
①反应是否需要加热 ②反应物的密度
③反应物是固体还是液体 ④反应物的纯度
(5)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完成有关二氧化碳的相关实验。

①图2中A、B是某同学设计的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反应的方程式_____;请指出B装置中的不足_____。
②改正后,对A、B两套装置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 如图A所示,此时A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
b A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B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A装置具有有相同功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