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2.
尿素(CO(NH2)2)是常用的一种氮肥,根据化学式计算:
(1)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1)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2.简答题- (共1题)
3.
三位同学选用如下装置,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实验中连接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甲同学):依次连接A、B、C、D装置,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①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的红色,D中______、______。
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乙同学):依次连接A、D装置,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④装置D中酒精灯的作用______
(丙同学):利用甲同学连接的装置及其所用到的物质,探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⑤该实验中两次用到石灰水,请分析石灰水作用的不同之处______。

(甲同学):依次连接A、B、C、D装置,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①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的红色,D中______、______。
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乙同学):依次连接A、D装置,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④装置D中酒精灯的作用______
(丙同学):利用甲同学连接的装置及其所用到的物质,探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⑤该实验中两次用到石灰水,请分析石灰水作用的不同之处______。
3.单选题- (共12题)
4.
“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 | B.使用火药 ![]() | C.蚕丝织布 ![]() | D.冶炼金属 |
5.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3 | 90 | 0 |
反应后质量/g | 3.2 | 3 | 待测 | 3.2 |
A.W可能是单质 |
B.Y可能是催化剂 |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
7.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
B.![]() |
C.![]() |
D.![]() ![]() |
8.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氯酸钾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这三种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含有三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
B.它们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两个需要加热,有一个在常温下进行 |
C.它们制取氧气时均需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
D.它们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
9.
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
B.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 |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铝丝表面有蓝色物质生成 |
10.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 B.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红 |
C.①④变红,③不变红 | D.④变红,③不变红 |
11.
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B. 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 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
D. 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只有分解反应


A. 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B. 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 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
D. 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只有分解反应
12.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A. 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3.
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容器底部有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
B.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Fe3+和Cu2+ |
C.剩余固体中肯定含银和铜 |
D.剩余固体中肯定含有银 |
15.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
C.煤矿矿井、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
D.图书室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
4.选择题- (共2题)
16.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葡萄种下去的时候,枯枝一根,只担心它抽不出叶来。_____________那叶片淡绿,曲折有致的边沿却镶了一圈紫红,还没看见葡萄,人的口水就被引出来了!
①那茸头褐色,小小的一点,粗心的简直看不出来。
②终于在一个弯节处,顶出一个茸头来,过几天,又一个!
③因为担心,每天都殷勤观看。
④几场春雨一浸,老根发力了吧,茸头一个抖擞,变成了叶片!
17.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葡萄种下去的时候,枯枝一根,只担心它抽不出叶来。_____________那叶片淡绿,曲折有致的边沿却镶了一圈紫红,还没看见葡萄,人的口水就被引出来了!
①那茸头褐色,小小的一点,粗心的简直看不出来。
②终于在一个弯节处,顶出一个茸头来,过几天,又一个!
③因为担心,每天都殷勤观看。
④几场春雨一浸,老根发力了吧,茸头一个抖擞,变成了叶片!
5.填空题- (共4题)
18.
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

(1)香兰素由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香兰素分子中有______个原子.
(2)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变化.
(3)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

(1)香兰素由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香兰素分子中有______个原子.
(2)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变化.
(3)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
20.
将A、B两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用“>”或“<”或“=”表示)

(1)金属活动性:A______B。
(2)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A______B。

(1)金属活动性:A______B。
(2)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A______B。
6.实验题- (共1题)
22.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上图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上图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