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已知A、B、F是家庭中常见的有机物,E是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F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根据下面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⑥、操作⑦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
A 汽油 B 煤油
C 柴油 D 重油
(3)在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原子利用率为100%的反应是________。(填序号)
(4)写出结构简式:A________、F________。
(5)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作为家庭中常见的物质F,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这种污染称为________。

(1)操作⑥、操作⑦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
A 汽油 B 煤油
C 柴油 D 重油
(3)在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原子利用率为100%的反应是________。(填序号)
(4)写出结构简式:A________、F________。
(5)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作为家庭中常见的物质F,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这种污染称为___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低碳”既是时尚,也是环保要求。“低碳”在工业生产中意义重大,充分利用原材料,不排放或减少排放“三废”,不同工厂今后联合生产等都是很好的“低碳”生产方式。下面是几个工厂利用废气、废渣(液)联合生产化肥硫酸铵的工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艺操作①、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写出生成“产品”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在实验室中检验合成氨厂排出的废气中是否含有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副产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联合生产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艺操作①、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写出生成“产品”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在实验室中检验合成氨厂排出的废气中是否含有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副产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联合生产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3题)
3.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3Zn+2K2FeO4+8H2O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O42-+4H2O+3e-=Fe(OH)3+5OH- |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氧化 |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
6.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2NA |
B.30 g乙烷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6NA |
C.1 mol CnH2n+2中含有C-C键的数目为(n-1)NA |
D.1 mol CnH2n+2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3n+2)NA |
10.
下列关于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酸酸性较弱,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
B.乙酸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
C.乙酸在常温下能与NaOH、Na2CO3、乙醇等发生化学反应 |
D.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乙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乙酸产生的氢气质量大 |
11.
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
D.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
12.
下列叙述中能表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失电子数比乙多 |
B.同价态阳离子甲比乙氧化性强 |
C.甲与盐酸缓慢反应放出氢气,而乙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
D.甲、乙与硫酸溶液形成原电池,乙上冒气泡 |
13.
下列各项操作,有错误的是(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 |
15.
有关煤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 |
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 |
C.②是放热的过程 |
D.B为甲醇或乙酸时,原子利用率均达到100% |
4.选择题- (共2题)
16.如图所示,质量M=1.0kg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v=2.0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当木块运动至最左端A点时,一颗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v0=3.0×102m/s水平向右的速度击穿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v1=50m/s.设传送带的速度恒定,子弹击穿木块的时间极短,且不计木块质量变化,g=10m/s2.求:
5.实验题- (共2题)
18.
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C装置中生成CH3C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E中有氯化氢产生,不能证明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取代反应,你认为他的看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率;②混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发现D装置中的棉花由白色变为蓝色,则棉花上可能预先滴有________溶液。
(4)E装置中除盐酸外,还含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_(填字母)。
a.分液法 b.蒸馏法 c.结晶法
(5)将1 mol 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的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1 mol,则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生成HCl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C装置中生成CH3C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E中有氯化氢产生,不能证明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取代反应,你认为他的看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率;②混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发现D装置中的棉花由白色变为蓝色,则棉花上可能预先滴有________溶液。
(4)E装置中除盐酸外,还含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_(填字母)。
a.分液法 b.蒸馏法 c.结晶法
(5)将1 mol 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的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1 mol,则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生成HCl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_。
19.
如图所示甲是某学生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另外两位同学对甲装置改进后的装置:


(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活塞________,再打开活塞________,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活塞________,再打开活塞________,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