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Ⅰ:用序号回答:①HCl ②NaOH ③Cl2 ④H2O ⑤NH4Cl ⑥MgCl2
⑦NH3•H2O ⑧Na2O2 ⑨HClO ⑩CaO
(1)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试写出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4)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清洁电池它分碱性(用KOH做电解质)和酸性(用硫酸做电解质)燃料电池。如果是酸性燃料电池则正极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设想用如图原电池装置生产硫酸: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NH3•H2O ⑧Na2O2 ⑨HClO ⑩CaO
(1)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试写出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4)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清洁电池它分碱性(用KOH做电解质)和酸性(用硫酸做电解质)燃料电池。如果是酸性燃料电池则正极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设想用如图原电池装置生产硫酸: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7题)
2.
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 B.电池放电时,溶液的酸性增强 |
C.PbO2得电子,被氧化 | D.负极电极反应式:Pb-2e- + SO42- = PbSO4 |
3.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C4H10)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移向正极 |
B.当负极消耗4.48L气体时,转移电子5.2mole- |
C.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再通过内电路流回负极 |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
4.
已知A、B、C、D为短周期元素,简单离子A+、B2+、C﹣、D2﹣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质子数:A>B>C>D B. 离子半径:C﹣>D2﹣>A+>B2+
C. 氢化物的稳定性:H2D>HC D. 离子的氧化性:B2+>A+
A. 质子数:A>B>C>D B. 离子半径:C﹣>D2﹣>A+>B2+
C. 氢化物的稳定性:H2D>HC D. 离子的氧化性:B2+>A+
5.
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其中甲、乙均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丙可能属于两性氧化物 |
B.若丙、丁混合产生白烟,且丙为18电子分子,丁为10电子分子,则乙的水溶液可能具有漂白作用 |
C.若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的单质,且戊为碱,则丙只能为Na2O2 |
D.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则三种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可能为:甲<丙<戊 |
6.
根据下表中有关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
原子半径 (10-10m) | 0.74 | 1.60 | 1.52 | 1.10 | 0.99 | 1.86 | 0.75 | 0.82 | |
主要化合价 | 最高价 | | +2 | +1 | +5 | +7 | +1 | +5 | +3 |
最低价 | -2 | | | -3 | -1 | | -3 | |
A.元素①与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
B.元素②和⑧对应的氢氧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
C.③和⑥、④和⑦分别处于同一主族 |
D.元素④处于第三周期第ⅤA族 |
8.
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 | 选用的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NaHCO3(Na2CO3) | 适量盐酸 | 蒸发结晶 |
B | CO2(CO) | O2 | 点燃 |
C | Mg(Al) | 氢氧化钠溶液 | 过滤 |
D | CO2(HCl) | 氢氧化钠溶液 | 洗气 |
A.A | B.B | C.C | D.D |
3.填空题- (共1题)
9.
短周期元素X、Y、Z组成的化合物Y2X和ZX2。Y2X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与ZX2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Y2ZX3.已知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总数为25,且Z和Y的原子序数之和比X的原子序数2倍还多1,Z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数的2/3倍,试回答:
(1)Y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2X对应水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的氢化物比同主族的氢化物的熔沸点明显偏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Z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与X单质可形成一种原电池,如果以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则该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Y两种元素还可以形成另外一种化合物,试用电子式表示该物质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与1mol ZX2完全反应,则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Y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2X对应水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的氢化物比同主族的氢化物的熔沸点明显偏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Z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与X单质可形成一种原电池,如果以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则该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Y两种元素还可以形成另外一种化合物,试用电子式表示该物质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与1mol ZX2完全反应,则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 (共1题)
10.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显示:钠、镁、铝都可以用于制备储氢的金属氢化物。
NaH是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H2;NaAlH4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与水反应也能产生氢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验证氯、溴、碘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①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②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④……
(4)A中发生反应生成氯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C管口“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④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程③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氯、溴、碘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显示:钠、镁、铝都可以用于制备储氢的金属氢化物。
NaH是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H2;NaAlH4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与水反应也能产生氢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验证氯、溴、碘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①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②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④……
(4)A中发生反应生成氯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C管口“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④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程③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氯、溴、碘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