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5042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

1.综合题(共1题)

1.
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下图是某氯碱工业生产原理示意图:

(1)A装置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食盐水中的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A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按上图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新工艺可以节(电)能30%以上,且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的电极未标出,所用的离子膜都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①图中Y是___(填化学式);X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图示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a%与b%的大小___________。
③若用B装置作为A装置的辅助电源,每当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11.2 L时,则B装置可向A装置提供的电量约为______________(一个e-的电量为1.60×10-19C;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2.单选题(共11题)

2.
如图是一种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工作 示意图。放电时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LixC6-xe=C6+xLi+(LixC6表示锂原子嵌入墨形成的复合材料),正极:Li1-xMnO2+xLi++x e=LiMnO2(LiMnO2表示含锂原子的Mn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的反应式为:Li1-xMnO2+LixC6LiMnO2+C6
B.K与M相接时,A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C.K与N相接时,Li由A极区迁移到B极区
D.在整个充电或放电过程中都只存在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3.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水”电池,其总反应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如图用“水”电池为电源电解NaCl溶液的实验中,X电极上有无色气体逸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I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Ag+Cl-+e-=AgCl
B.“水”电池内Na+不断向负极作定向移动
C.每转移1mole-,U型管中消耗0.5molH2O
D.“水”电池内,每生成1molNa2Mn5O10,X电极上生成1mol气体
4.
在500mL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mol/L,用石墨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5mol
B.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98g的Cu(OH)2可恢复为原溶液
C.原混合溶液中c(K+)=4mol/L
D.电解后溶液中c(H+)=2mol/L
5.
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1中,Zn—MnO2干电池放电时,MnO2被氧化
B.图2中,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少的质量与阴极增加的质量一定相等
C.图4中,在钢材上电镀铝,熔融盐中Al和Cl元素只以AlCl4、Al2Cl7形式存在,则阳极反应式为:Al -3e+7AlCl4=4Al2Cl7
D.图3中,K分别与M、N连接,均可保护Fe电极,连接M时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6.
工业上常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钠溶液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生产装置如图所示。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乙的体积比约为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b电极反应式:2H2O-4e= O2↑+4H
C.离子交换膜c、d均为阴离子交换膜
D.产物丙为硫酸溶液
7.
截止到2013年12月末,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0.66GW,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7.16GW,图为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型半导体为正极,P型半导体为负极
B.制氢装置溶液中电子流向:从B极流向A极
C.X2为氧气
D.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32+N2↑+6H2O
8.
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即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水中的污物而使其沉淀下来,起到净水的作用,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根据图示,物质A为CO2
C.为增强污水的导电能力,可向污水中加入适量乙醇
D.甲烷燃料电池中CO32向空气一极移动
9.
利用如图装置,完成很多电化学实验.下列有关此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阴极保护法
B.若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加快铁的腐蚀
C.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此时外电路中的电子向铜电极移动
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用于铁表面镀铜,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将减小
10.
某学习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下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与M、N均断开,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质量变大
B.K分别与M、N相连时,铁均受到保护
C.K与M相连时,每转移1mol电子Fe表面生成32gCu
D.K与N相连时, 碳棒上产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
11.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S>C>Si
B.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气体
D.制备少量氧气
12.
元素周期表中ⅣA元素包括C、Si、Ge、Sn、Pb等,已知Sn的+4价稳定,而Pb的+2价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反应条件略)正确的是
①Pb+2Cl2=PbCl4 ②Sn+2Cl2=SnCl4 ③SnCl2+Cl2=SnCl4
④PbO2+4HCl=PbCl4+2H2O ⑤Pb3O4+8HCl=3PbCl2+Cl2↑+4H2O
A. 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⑤

3.填空题(共1题)

13.
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 g 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 g 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题:
①电源的N端为______极;
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
③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
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_____g;
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
甲溶液______________;
乙溶液______________;
丙溶液______________;
(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