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2502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

1.综合题(共1题)

1.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减少交通事故除遵守交通法规正确驾驶外,安全措施也极为重要。汽车的安全气嚢内一般充入的是叠氮化钠(NaN3)、硝酸铵(NH4NO3)、硝酸钾(KNO3)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或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囊,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A.道路起雾与H2O分子的化学键断裂有关
B.NH4NO3、KNO3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
C.NaN3不会和酸性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溶液反应
D.NaN3、NH4NO3固体在储存和使用时都必须格外小心,以免发生爆炸
(2)汽车的安全气囊内叠氮化钠爆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叠氮化钠的爆炸反应属于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若爆炸过程中有30mol 非极性键生成(一个共用电子对为一个化学健),则反应的能量变化为____kJ(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消耗叠氮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g。
(3)若安全气囊内充的是叠氮酸钠和硝酸钾,撞击时发生的反应是10NaN3+2KNO3=K2O+5Na2O+16N2↑。当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同时气囊内还必须充入一定量的SiO2粉末,其在安全气囊内所起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2题)

2.
某充电宝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xLi+Li1-xMn2O4 LiMn2O4,某手机镍氢电池总反应为:NiOOH+MH  M+Ni(OH)2(M为储氢金属或合金),有关上述两种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
B.镍氢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NiOOH+H2O+e-=Ni(OH)2+OH-
C.下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镍氢电池充电
D.锂离子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1-xMn2O4+xLi+-xe-=LiMn2O4
3.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氮的氧化物的污染日趋严重,某企业处理该污染物的原理设计为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在处理过程中石墨Ⅰ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Y 可循环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放电时电子流动的方向是:石墨Ⅰ电极→负载→石墨Ⅱ电极→熔融NaNO3→石墨Ⅰ电极
B.石墨Ⅱ附近发生的反应:O2+4e-+2N2O5= 4NO3-
C.O2在石墨Ⅱ附近发生还原反应,Y 为N2O5
D.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NO2和O2的体积比为4∶1
5.
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为Ag-e=Ag+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
6.
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2与Y2、Z2反应时,Y2更剧烈
B.Y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Y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C.CaX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X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7.
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有A、B、C、D、E五种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其中A和E同族元素,A、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4。A与C的电子层数相差2,且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B与E原子的电子层数也相差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C为第二周期第ⅦA族元素
B.E与其他四种元素均形成共价化合物
C.B元素的单质可用作太阳能电池板
D.D的单质可以和E、C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生成E单质
8.
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R > W
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D.含Z的两种盐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3++ZO2-+H2O=2Z(OH)3
9.
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用Pu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Pu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u是金属元素B.Pu与Pu互为同素异形体
C.Pu与U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Pu是第六周期元素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和液氯气化时,都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产生H+和Cl-,所以HCl是离子化合物
C.硫酸氢钠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
D.加热氯化铵固体使其分解,需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
11.
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对其性质的预言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碱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中它熔点最低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强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12.
短周期元素A、B、C、D、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A
B
C
D
E
 
①若A(OH)n为强碱,则B(OH)m也一定为强碱;
②若A(OH)n为两性氢氧化物,则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以与其简单氢化物反应;
③若HnCOm为强酸时,E的单质可能具有强氧化性;
④若HnEOm为强酸,A的氯化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13.
有A,B,C,D主族元素,有关它们的一些信息如表所示:
元素
A
B
C
D
相关的原子结构与性质
元素符号为At,与稀有气体元素相邻,但半径比I大
其在周期表的周期数和族序数比K的均大1
元素符号为Tl,名称是铊,原子核外有六个电子层,与Al同主族
可形成双原子分子,分子内有叁键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A的单质可能是一种有色的固体物质,其氢化物HAt易溶于水,很稳定
B.常温下B的单质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其硫酸盐可能易溶于水
C.铊氧化物化学式为Tl2O3,是离子化合物,Tl2O3和Tl(OH)3均是两性的物质
D.元素D的一些氧化物在大气中会产生光化学烟雾,还会破坏臭氧层

3.填空题(共2题)

14.
2018年12月7日12时12分,我国成功的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沙特等国的12颗卫星一次性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一箭多星发射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火箭推进器常用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来产生推力。
(1)已知肼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达到了稳定结构,请写出肼的结构式:________。
(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的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
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18O、16O、H、D原子组成的H2O2分子共有10种,这10种分子中共有_______种相对分子质量。
(4)一种用H2O2处理剧毒物质NaCN的化学方程式是NaCN+H2O2→N2↑+X+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5)强氧化剂液态H2O2也可以用NO2、或F2代替,试写出N2H4与F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15.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③、④、⑤、⑥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①、③、④、⑥元素可形成多种含10个电子的微粒,其中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写出B、D微粒的电子式:B_______,D________。
并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④⑤⑧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是家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将该盐溶液滴入KI淀粉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共1题)

16.
同学为了验证碳和硅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步骤:
Ⅰ.打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并打开活塞a,滴加盐酸。
Ⅱ.A中看到白色沉淀时,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当…时,关闭活塞a。
请回答:
(1)盛放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
(2)通过步骤Ⅰ得知盐酸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B.还原性C.氧化性D.挥发性
(3)C装置中的X是________(写化学式)。
(4)为了验证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步骤Ⅱ中未写出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若通入D中的CO2足量,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硅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原子结构角度加以解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